“樓體歪斜、外保溫層脫落,樓上漏水,樓下家里就變成“水簾洞”,甚至一開空調就跳閘…”
這些畫面,構成了許多“老破小”房子的日常圖景。
隨著城市更新的浪潮,多地2025住房發(fā)展計劃釋放重要信號,尤其是“原拆原建”的模式,讓大量老舊小區(qū)將“脫胎換骨”的同時,守住居民記憶中的家園坐標。
那么,這場“老房革命”,究竟如何實現(xiàn)居住品質的躍升?又為何在叫好聲中仍存爭議?
.01
什么樣的房子可以“原拆原建”
現(xiàn)有原拆原建的房子都有一個共性:年代久遠,安全隱患多,居住品質差的“危房”。
但是能否實施原拆原建,還需要根據城市的財政情況和立項先后順序來定。
比如以下三個城市的老房子原拆原建,就是典型案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參與原拆原建的條件:
①杭州中心區(qū)的浙工新村原拆原建
房子建于1980年代,老房子不僅外部條件差,缺乏抗震設防,安全隱患也很多。2023年4月啟動更新拆除原13幢建筑,新建7幢11層的小高層,全部安裝電梯,實行人車分流,綠化率提升至25%以上,容積率從1.8提高至2.1。
②北京勁松小區(qū)114號樓原拆原建
1978年建造的六層框架輕板實驗樓,50年的風雨,該樓已成為D級危樓。2021年對該老樓啟動拆除重建,居民平均每戶只要出資6—7萬塊。
③成都曹家巷工人村原拆原建
其中有8棟拆建的房子是50、60年代紅磚房,每層都鑒定達到了D級危房。原拆原建以后,原來的樓棟布局由5層變7層,每戶增加5~6平方米,新增電梯和地下車庫。
.02
原拆原建的好處?
對于居住者來說,原來的老房子滲水問題嚴重,布局不合理,居住品質不高,甚至居住生命安全還無法保證。
通過原拆原建,居民不用買房做房奴,同樣可以享受新房,改善居住環(huán)境,還能保證居民的居住安全。
而且老房居民不用離開熟悉的街道,在改善居住品質的同時,還能夠繼續(xù)享受市中心的便捷資源。
對城市來說,原材拆原建只是一種小規(guī)模、漸進式的有機更新,能夠保護城市原有的街道路網不會被破壞,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
對于國家來講,通過原拆原建可以減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更符合國家提出的“雙碳目標”。
.03
為何有人反對原拆原建?
原拆原建不花錢,為什么還是有人反對呢?
比如,上海市中心區(qū)域的甘泉三村,很多都是1953年竣工的房子,這些房子不僅居住條件差,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2024年9月,甘泉三村就已經啟動住房改造,但項目卻一直擱置,只因為簽約率不達標。
按要求,整體簽約率達到98%,產權戶簽約率達到100%之后,項目才能展開,但這個項目整體簽約率為83.56%,產權戶簽約率只有71.89%。
為啥老居民不同意呢?
①補貼不達預期。原拆原建強調“拆一還一”,有的人就想拿錢去購買更大面積的住房,目標難以實現(xiàn),簽約率上不去。
②擔心房子質量。有的人擔心新建的房子質量不過關,層高低或面積變小,影響居住品質。
③擔心建房速度慢。一旦拆建速度慢,過渡期就需要更多生活成本,這也是很多老房居民擔憂的。
④拿不出資金:雖然原拆原建不是全款買房,但也需要每家每戶掏出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有的老人儲蓄不高,又無兒無女,哪怕貸款都審批不了。
⑤拆了就沒有租金收:有的業(yè)主根本就不著急老房子出租,每個月有穩(wěn)定的收益,一旦原拆原建就收不到租金,覺得很不劃算。
關于老房子原拆原建,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你對此還有什么看法呢?歡迎評論區(qū)討論分享哦。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lián)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