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頸引江樞紐新建35kv輸電線路通電不過數日,位于蕪湖無為市的引江濟淮鳳凰頸泵站改造工程近日又傳捷報。大江資訊記 者 在現場看到,主泵房6臺機組逐一完成調試、運行狀態平穩,機組運行期間可在電機上蓋豎立一枚硬幣。
作為工程總承包單位現場負責人,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茂松介紹:“機組調試完成作為重大里程碑,標志著鳳凰頸泵站已經具備汛期開機條件,也標志著引江濟淮一期工程正式進入收尾完整發揮效益階段,后續我們將繼續開展自動化設備安裝和裝飾裝修及附屬工程施工,全面完工后可發揮排澇、引江及巢湖水環境改善等多重效益,讓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重煥新機。”
王茂松介紹,引江濟淮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標志性工程,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其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和綜合利用工程,也是潤澤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輻射中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工程共設置樅陽、無為兩處長江北岸取水口,通過菜子湖線和西兆河線雙線引江輸送江水至皖北和豫東地區。
鳳凰頸排灌站原為“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自20世紀90年代建成以來一直肩負著防洪、排澇、灌溉多重使命,是巢湖流域向長江提水排澇和自長江抽水灌溉的關鍵控制性工程。為新增穩定引江功能、為半封閉狀態的巢湖提供源頭活水,引江濟淮工程對鳳凰頸泵站進行改造,以實現從防洪、排澇、灌溉等傳統水利向統籌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等現代水利的華麗轉身。
鳳凰頸泵站改造工程是引江濟淮西兆線渠首引江樞紐,是一座集防洪、排澇、引江、灌溉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利用水利樞紐,設計排澇流量240m3/s,設計灌溉流量200m3/s,設計引江流量150m3/s。樞紐建筑物主要包括新建前池、新建泵房、新建壓力水箱、改建原泵房作為進出水箱涵和長江側防洪閘、新建長江側攔魚電柵、新建泵站管理房、遷建鳳凰頸水文站及其管理房等。
據了解,鳳凰頸泵站改造工程自2022年10月13日正式開工以來,先后克服了地質條件惡劣、作業空間狹小、防洪風險巨大、工期要求嚴格等一系列困難,攻克了粉細砂層截滲支護體系成孔困難、強透水土層基坑降水困難、大型泵站內部有限空間無損拆改困難等一系列難題,采取了“人員輪班作業、設備24小時不停歇”等搶工措施,用時565日歷天即完成截滲支護、基坑開挖、基礎處理、土建主體和上部建筑結構施工,用時兩年半實現主體工程完工、機電設備安裝并調試完成,締造了我省沿江大型泵站建設最快速度。
隨著6臺機組調試完成,標志著該工程如期實現安徽省政府專題會議紀要要求的2025年汛期具備開機運行條件的節點目標;后續,該工程將繼續開展自動化設備安裝和裝飾裝修及附屬工程施工,力爭年底前完成工程全部建設內容。
信息來源 大江資訊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以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蕪湖江北網的立場,轉載本文的目的僅用于傳播相關信息,未作任何商業用途。若有侵權,請文末留言聯系我們。—— 蕪湖江北網工作室
承接各類包車業務(19坐39坐55坐)車型等,主要紅白喜事包車,學生用車,單位通勤用車,團體包車,旅游包車,電話:139 6635 4818 閔師傅
01
02
03
公 眾 號 丨蕪湖江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