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一則“05后女星佩戴230萬耳環”的新聞引爆全網,17歲的黃楊鈿甜在成人禮照片中展示的祖母綠鉆石耳環,被指為奢侈品牌GRAFF經典款,其父楊偉的公務員背景與家庭消費能力形成巨大反差。
隨著雅安市紀委監委介入,事件從娛樂八卦演變為一場對權力、財富與反腐邊界的全民追問。
更令人意外的是,輿論焦點逐漸從“耳環真偽”轉向其母的商業版圖,網友直指“黃媽才是幕后關鍵人物”,而官方對楊偉原單位的調查被質疑“避重就輕”。
從“星二代炫富”到“公職家庭疑云”
5月11日,黃楊鈿甜在社交媒體曬出成人禮照片,綠色禮服搭配的耳環迅速被網友鎖定為GRAFF蝴蝶系列。
該系列耳環因采用稀有的祖母綠鉆石和復雜工藝,二手市場流通價超150萬元,甚至有傳言稱公價高達230萬。
面對“公務員家庭如何負擔天價珠寶”的質疑,黃楊鈿甜回應稱耳環是“媽媽的收藏”,其父楊偉則緊急辟謠,堅稱耳環為“高仿品”,并曬出封存照片以示配合調查。
但是這一解釋引發更大爭議,奢侈品行業從業者指出,GRAFF定制款珠寶極少流通于市場,品牌方至今未出具鑒定報告,而電商平臺同款仿品售價僅30-100元,且工藝粗糙、寶石尺寸縮水。
更耐人尋味的是,黃楊鈿甜經紀公司嘉行傳媒雖發聲明呼吁“勿傳謠”,卻未刪除爭議照片,被網友調侃“心虛留證據”。
從“招商引資”到“影視公司老板”
輿論發酵后,楊偉的公務員履歷成為焦點,2015年至2017年,他任職于雅安市經合外事局投促服務中心,負責招商引資及招投標工作。
2017年辭職后,他迅速成立影視文化公司,而女兒黃楊鈿甜同年憑借《楚喬傳》小楚喬一角出道,8年內參演33部影視劇,合作周迅、趙麗穎等一線演員,網友紛紛質疑,普通商人如何為未成年女兒撬動頂級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楊偉名下企業近期出現蹊蹺操作,其擔任法人的“深圳市水瓷慕美妝貿易有限公司”在耳環事件后緊急變更法人并退出股東名單,而該公司注冊時間與黃楊鈿甜出道節點高度重合。
此外,雅安當地公務員曾被曝撰寫黃楊鈿甜的“正能量通稿”發布于政府官網,被諷“公權追星”。
隨著事件深入,黃楊鈿甜母親的角色逐漸凸顯,她早年經營移民咨詢公司,疫情期間轉型生物科技領域,名下企業涉足醫療設備生產。
更敏感的是,其公司主營業務與楊偉原單位經合外事局的招商項目存在重疊,網友發現,2013年雅安地震后,楊偉曾參與災后重建招標,而妻子公司次年便獲得相關工程資質,時間線巧合引發“利益輸送”聯想。
此外,黃母的奢侈消費史被逐一扒出,2016年佩戴的梵克雅寶項鏈價值26萬元,2017年曬出的卡地亞手鐲標價45萬元,家中首飾陳列柜被指“堪比專柜”。
盡管楊偉聲稱這些均為“高仿品”,但專業人士對比圖片后指出,其母佩戴飾品的金屬光澤與寶石切面接近正品工藝,“絕非百元仿貨能比擬”。
官方調查遭質疑
面對輿論壓力,雅安市經合外事局多次強調“楊偉已辭職八年,收入與單位無關”,并否認其涉及災后重建項目。
不過網友翻出該局2023年、2025年均有領導因貪腐問題主動投案的記錄,質疑“調查僅聚焦楊偉個人,卻未追溯其任職期間的招商項目”。
更引發嘩然的是,紀委監委介入后,調查方向突然轉向黃母名下企業,有知情人透露,其生物科技公司近年頻繁中標政府醫療采購項目,且投標文件存在“技術參數量身定制”嫌疑。
值得警惕的是,黃楊鈿甜事件中,官方回應與輿論訴求嚴重脫節,若調查僅以“耳環真偽”收場,而忽視家族商業版圖與公權力的潛在關聯,恐將加劇公眾對“特權階層”的不信任。
正如網友所言,老百姓要的不是高仿真相,而是權力是否在陽光下運行,這件事之所以受到那么多公眾的關注,最主要的還是民眾對公職人員的監察,以及希望政務能夠正常、清廉的開展。
對于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信息來源:
《黃楊鈿甜同款耳環正品網站已無在售,客服:祖母綠款式需定制》——瀟湘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