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敗退孤島后,痛定思痛,開始了所謂的“國民黨改造”運動。
第一步清理門戶就趕走了一批自己眼中不合適的“元老”,白崇禧、閻錫山等人一一被打壓。
第二步軍隊改革,啟用了許多年輕將領,摒棄了那些老舊的面孔。
許多曾經輝煌的國軍老將全都徹底沒落了。
但是顧祝同卻依然被蔣家父子推崇有加。
為了確保蔣經國順利接班,顧祝同甚至出任“國防會議秘書長”,連任八年。
解放戰爭中不是敗就是跑的顧祝同,為什么能長盛不衰?
百依百順,服從心好
顧祝同,這位國民黨軍政界的“鐵血戰將”,在內部以精通軍事、勇猛善戰著稱,是蔣介石的“乾坤大挪移”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顧祝同字墨三,江蘇漣水人,早年便追隨蔣介石披荊斬棘,參與北伐、剿共,雖未立下赫赫戰功,但卻步步高升,穩穩占據了蔣家的心腹位置。
抗戰時期,他升任徐州剿總總司令、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勝利后的職務更是高高在上,成了陸軍總司令、代參謀總長,甚至屢次被蔣外放擔任江蘇省政府主席。
究竟是什么讓蔣介石如此器重顧祝同,視其為“干城”?
比如孟良崮一戰,整編74師全軍覆沒的噩耗傳至南京時,一道晴天霹靂,轟鳴震耳欲聾。
蔣介石氣得七竅生煙,立即下令嚴懲失職之人。
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因“玩忽職守,救援不力”被撤職并交由軍事法庭審判。
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韜也因救援不力,遭遇撤職處分。
湯恩伯則因直接指揮失誤,被解除兵團司令職務。
參謀總長陳誠更因指揮不當,遭到停職察看。
結果唯獨顧祝同安然無恙,繼續在蔣介石的治下穩坐高位,不見任何處分。
此番敗局之中,顧祝同為何能獲得“免死金牌”,官運亨通?
除去雜七雜八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會“服從心好”。
他深諳政治的微妙,最擅長揣摩蔣介石的心思,處處表現出對蔣的忠誠與服從。
無論是職務升遷,還是對待調動,他從不反抗,也從不討價還價。
他的名字在國民黨中與“百依百順”幾乎畫上了等號,連何應欽也忍不住感嘆:“顧墨三太百依百順了。”
在國民黨將領中,順從者何其眾多,但是像顧祝同般以順從為階梯,步步高升、屢獲寵信的真沒幾個。
有個流傳在國民黨軍界的一個笑話,叫做顧祝同“一跪升三級”。
黃埔軍校建校初期,蔣介石巡視操場,召集全體師生訓話。
忽然,操場上一位軍官匆忙扣上軍衣,遲到而急匆匆地往隊列中插。
蔣介石見狀,怒火中燒,立時下令該軍官出列,罰跪示眾。
次日清晨,蔣介石再次巡視操場,看到那名軍官仍舊跪在原地,寒風中的霜雪已經覆蓋了他的頭頂和背部。
蔣介石內心震動不已,感嘆這名軍官忠誠無二,竟為自己的一時沖動,甘愿受盡折磨。
于是,他親自將顧祝同扶入校長室,得知顧祝同竟是保定軍校校友,蔣介石稍作思索,便宣布提升他為軍校管理部主任,軍銜晉升為中校。
除此之外,顧祝同的忠誠是能讓蔣介石看得見,會審時度勢的那種忠誠。
比如顧祝同雖隸屬何應欽派系,但每次蔣介石與何應欽發生什么重大矛盾,顧祝同的處理都能讓老蔣感到滿意。
西安事變爆發后,何應欽命令顧祝同與劉峙一起出任總指揮,率領部隊西進。
劉峙做得十分積極,極力推動進程,而顧祝同則顯得相對冷靜,不急不躁。
劉峙對宋子文、宋美齡的建議幾乎置若罔聞,而顧祝同卻耐心聽取、巧妙地表達贊同。
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蔣介石感受到顧祝同在處理復雜局面時的穩定與可靠,于是漸漸對顧祝同產生了更高的信任。
此后顧祝同的地位開始超越劉峙,穩穩占據了蔣介石心中的重要位置。
會說泗陽話,就把皮帶挎
在蔣介石的“八大金則”和“五虎上將”之中,顧祝同無疑是別具一格的。
外人常說他謹慎謙和,鋒芒藏而不露,且無太多表現欲。
以至于在國民黨軍中,他甚至被譽為“軍中圣人”。
許多人都認為,顧祝同之所以獲得蔣介石的寵信,是因為他從不結黨營私,始終保持著公正無私的姿態,完全沒有形成什么“小圈子”。
在國民黨中央的高層中,幾乎看不見顧祝同的親戚和同鄉。
這些都成了他被蔣介石重用的理由。
但實際上真實的顧祝同,內心的城府深不見底,心計深沉。
事事看似順從,實則深知何時該低頭,何時該進退。
比如在山東戰場的整編74師被殲的慘敗,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顧祝同的“服從心好”。
那時,顧祝同是最高指揮官,張靈甫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越級直接向蔣介石提出作戰建議。
顧祝同當然知曉此事。
張靈甫深受蔣介石的寵愛,顧祝同知此事不該輕忽,但他卻選擇了閉口不言。
蔣介石批準了張靈甫的作戰計劃,顧祝同心中清楚,這個計劃有著巨大的漏洞。
如果增援部隊未能及時到位,整編74師就會陷入孤軍奮戰的困境,最終遭到全軍覆沒。
但他卻礙于蔣介石的面子,不提出反對。
蔣介石在事后又親自安排參謀總長陳誠插手指揮此役。
顧祝同雖然與陳誠在政治上有著不可調和的敵對,但陳誠此次畢竟是奉蔣介石命令行事,顧祝同也只得默默退居一旁,將指揮權交給了陳誠。
最終,整編74師和張靈甫的慘敗,成了顧祝同“服從心好”的代價,而顧祝同卻巧妙地將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他知道如何在權力的漩渦中保全自己,避免被卷入不必要的責任之中。
并且表面看似不爭權奪利、不結黨營私的顧祝同,實則悄然培植起了屬于自己的“漣水系”。
他對部下強調:“我們是軍人,不需要參加復興社,也不應把自己搞得過于復雜。只要一心一意學打仗,便可。”
但是顧祝同所構建的“圈子”同樣具有長遠的影響力。
顧祝同首次擔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是在1933年福建事變后,這個職位是蔣介石根據顧的功勞所賜。
他在上任之初,并未直接顯示出拉幫結派的姿態,表面上,他任命的都是與自己關系較為疏遠的人。
在顧祝同第一次擔任江蘇省主席時,他將所部干將趙啟祿任命為民政廳長,而趙啟祿則力薦其廣東老鄉、曾為顧部籌措軍餉的福州中央銀行行長舒石父為財政廳長。
由此,顧祝同建立起了以趙啟祿為核心的勢力。
在這個體系中,趙啟祿以極為貪婪著稱,只認錢不認人,公開賣官,一任縣長的費用高達六千元、五千元、四千元,縣長職位的價格甚至按著等級設定。
顧祝同因當時忙于剿共,無法顧及地方事務,甚至連親戚想花錢謀個縣長位置都異常困難。
時局的變化使得顧祝同的權力布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1937年,抗戰初期,蔣介石推行“軍人治省政”、“蘇人治蘇”的戰時體制,這時,顧祝同成為了蔣介石眼中的理想人選,再度擔任江蘇省政府主席。
顧祝同的政治布局開始了。
他任命了第二十四集團軍代副總司令韓德勤為民政廳長代行主席職務。
韓德勤出身保定軍官學校,與蔣介石并無深厚關系,卻一直在顧的部隊中效力,且與顧沾有同鄉之情。
更重要的是,在顧當年被紅軍圍困時,韓德勤曾為顧突圍,拯救了他的性命。
韓德勤得到顧祝同的極高信任,而顧也在多次提拔中加深了對韓的依賴。
因此,當顧再次掌管江蘇省時,他毫不猶豫地將省政府大權交給了韓德勤。
與此同時,顧并未動用此前陳果夫班底的財政、建設、教育等部門,原班人馬依舊穩坐各個重要崗位。
當時,顧祝同穩坐上饒,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而江蘇北部歸屬于此戰區管轄。
雖然韓德勤名義上擔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并后來升任魯蘇戰區副總司令,掌握了江蘇北部的國民黨軍政大權,但事無大小,仍需向顧祝同匯報請示,從未敢直接向國民黨中央報告。
這從某種程度上形成了顧祝同對江蘇北部的實際控制。
有言稱:“會說泗陽話,就把皮帶挎”。
在蘇北的中上層軍官中,幾乎每個人都以能為“顧長官栽培”為榮,漣水人與泗陽人漸成一派,皆自稱“同鄉一家人”。
這種以鄉情為紐帶的聯系,極大地促進了“漣水系”的形成。
抗戰勝利后,漣水籍人士在江蘇軍政界中逐步占據了重要位置,從中上層官員到高官要職,幾乎無一不與顧祝同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顧祝同的親友與同鄉,憑借其在國民黨內的聲望,以及韓德勤在江蘇省政府主席任上的精心培植,漣水人漸成軍界、政界的中堅力量。
“體面”的一生
蔣介石敗退臺灣后,立馬開始對那些逃到臺灣的國民黨元老進行“清洗”,尤其是白崇禧、閻錫山等人。
接下來就是軍隊的洗牌,蔣介石啟用一批年輕將領,取代那些在大陸時期一度風光的老將們。
這直接導致了何應欽、顧祝同等老將的“落馬”。
顧祝同的參謀總長職務由周至柔接替。
蔣介石雖然剝奪了他實質的權力,但并沒有完全拋棄他,而是給了他一個“安撫”的位置——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這“戰略顧問委員會”,其實是蔣介石為安置失勢的老將們專門設立的“養老機構”。
然而,即便是“養老機構”,其中的人物地位也有三六九等之分。
白崇禧雖然也掛著副主任委員的頭銜,但他在政治上的實際地位與生活待遇,遠不及顧祝同。
顧祝同雖然失去了實權,卻依然保持著較高的聲望。
進入50年代末,為了保證蔣經國能夠順利接班,顧祝同被重新點將,當上了“國防會議秘書長”。
這是蔣介石在臺灣設立的最高決策機構,蔣介石本人擔任主席,所有黨政軍高層均參與其中,但具體的決策與實施則由秘書長負責。
顧祝同擔任此職務長達8年,手中權力可想而知。
1967年初,年事已高的顧祝同自愿讓出重要職務,向蔣介石提議,由蔣經國的親信黃少谷接任秘書長,而自己則退居副秘書長。
顧祝同“自降身段”的舉動,深得蔣介石的心。
蔣介石死后,顧祝同的“托孤”任務似乎完成,蔣經國在顧祝同等老一輩人的推舉下,順利接任“國民黨中央主席”,順利接班。
顧祝同此時深感使命已了,遂向蔣經國提出辭去一切職務的請求。
離開了權力的漩渦,顧祝同把剩余的精力轉向了尊孔讀經。
可好多內部人員對此并不以為然,私下里譏諷道:“顧墨三年輕時花天酒地,死到臨頭了又變成假道學先生,真是可笑!”
顧祝同的私生活早年確實有些放蕩不羈,但他一向善于偽裝,誰又能真正知曉他曾經做過的荒唐事呢?
正是這種高明的偽裝,才讓他在軍界獲得了“軍中圣人”的名號。
顧祝同的一生,縱觀其宦海沉浮,效忠于蔣介石是他不曾動搖的信條。
對他來說,忠誠不容有絲毫背離,他對蔣介石的忠誠,幾乎到了赴湯蹈火的地步。
1941年,顧祝同為了蔣介石,毫不猶豫地充當了“皖南事變”的元兇。
雖然顧祝同在抗日戰場上并未大展宏圖,但他始終是蔣介石的重要支柱。
即便解放戰爭中顧祝同屢戰屢敗,但他還是蔣介石不可或缺的心腹。
他在軍政上碌碌無為,未能做出太多實際貢獻,但卻始終未威脅到蔣介石的統治地位。
這種忠誠與平庸的結合,造就了顧祝同的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