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鐵飯碗的天已經塌了,教師和公務員已經紛紛跌落神壇。接下來組織上將有大動作。當大部分人都在追求穩定的時候,穩定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內卷。
這幾年,甚至很多高學歷人才都在拼了命的卷公務員和事業編。但我想說的是,那不是出路,而是擁堵的墳墓。但凡了解建國以來各類職業的現實待遇、社會地位等的興衰變化,就理應放棄對任何一種固定的社會職業角色做他長期的評價和預測。
凡是給政府帶來財政負擔的人,政府都有強大的利益動機改革掉他們,國企工人、國營出租車司機、國有通信運營商職工、國有銀行職工、高速收費站職工等等。曾經的他們一路光鮮,是大學生畢業求職的首選,后來卻都泯然眾人。
為什么呢?因為體制內輕松又來錢的崗位,事后都被證明是財政的負擔,所以必然成為改革的代價,這個趨勢已經頗顯雛形。教師方面,天津已經試點聘用制,聘期三年,到期考核不達標直接解聘,廈門甚至推行參聘制,就是有教師身份,沒有編制。
另外,向山東、菏澤等地拖欠老師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表明,過剩的教師資源已經成為財政負擔。公務員方面,河南正大比例精簡事業單位跟編制,省直層面除了學校、醫院,其他單位按照531的比例縮減,即事業單位按照不低于50%精簡,事業編制按照不低于30%精簡。其中呢財政撥款事業編制的精簡比例不低于10%,不再保留科級和事業編制16名以下的事業單位。
而空殼單位和已經完成歷史任務的特殊單位,一律撤銷。單位裁撤后,他們會被分流到其他大單位。但是你覺得好區域、好單位、好崗位會輪得到普通人嗎?那為什么要大刀闊斧的改革呢?
第一,財務問題。占地方財務最大比重的土地財政,是止不住的哀鴻遍野。恒大、碧桂園、萬科、萬達這些耳熟能詳的房企接連倒下,都標志著賣地收入的銳減。以及過去地方找城投公司借的債,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利息,因而最近有化債相關舉措。
第二,人口下滑、新生兒的驟降與教師人數的持續增加埋下了矛盾的種子。而帶有鐵飯碗屬性的教師行業,是失業潮、996, 35歲危機下的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共同出口。這無疑極大程度上加劇了矛盾種子的發芽。而總人口的下降直接導致了許多小農村的消失,他們的消失意味著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減少了,需求一旦驟降,過多的公務員無疑成了一種負擔。
目前我國財政供養人數超過8000萬,也就是說每16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端了鐵飯碗的,過去經濟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的時候,還可以勉強供養這些人員。而如今經濟情況不用我多說,如此大的財政負擔當然要開始精簡。
今天依舊許多人認為鐵飯碗是衣食不愁的代名詞,不得不說這太天真。90年代,正是因為公務員和教師群體長期存在工資低甚至拖欠的情況,那個年代才有那么多人下海創業補貼家用。而今天對體制內旱澇保收的印象只是近十幾年形成,尤其是在2010年之前,趕上了單位福利分房和幾次建房的職工,這些福利又因房價飆升進一步增值。
而未來公務員處境必然嚴重下跌,那些人口只有幾萬人,沒有任何產業的小縣城,極大概率會出現公務員停薪留職現象,即使沿海財政富裕地區也不例外,單位的工資只能滿足基本生活,獎金更是不用想了。
當時在背景和經濟發展進行到某一個階段,處于同個環境中的人們也會做出一個共同選擇,就像所有行業都要經歷周期一樣,鐵飯碗也會隨著經濟發展而經歷周期。
近兩年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七成畢業生的三方就業協議是去往體制內國招錄用,比例更是達到了70比1。這難度絲毫不亞于高考啊,現在根本找不到好工作。對于迷茫者來說,考公值得一試。我的意思是,莫要把考公作為唯一的救命稻草。
無數與你抱有相同想法的人跟你擠在同一出口,注定了其難度驚人。考研、考公這些反人性的考試,是我們處在社會結構下的無奈之舉。但競爭性游戲只有少數人能勝出,多數人終究走向其他路。其實踏入職場沒有那么可怕,入行時的確辛苦,做牛馬工資也很低。
但是一個行業當你在做的過程中,如果能給讓你擁有價值感和成就感,讓你學到東西,這就算是打破了社會規則。喜歡就拼命做下去,不喜歡大不了咱就換。二十多歲的年紀正是闖的年紀,三四十歲可就沒機會了。
對于正在考編考公的朋友,我祝福你們能夢想成真,能考到財政富裕的地區和崗位。對于志不在此,相信廣闊天地大有可為的朋友,我希望你們能找到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或者事業,發揮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達到馬斯洛需求的自我實現需求,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
#時事熱點我來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