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海外品牌特斯拉,被電池量產難題拖住腳步;國產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在價格紅海與技術升級間艱難平衡時,極氪科技卻以一份亮眼財報闖入視野 ——220 億元總營收、19.1% 綜合毛利率、連續三季度盈利......這一連串數字,無疑打破"新勢力車企盈利難" 的常規認知。那么在傳統車企轉型面臨 "體制僵化" 質疑,新勢力深陷 "燒錢困局"的當下,極氪科技是如何做到破局的呢?
盈利破局,從規模到價值的轉型
首先,極氪科技一季度能實現盈利 5.1 億元,背后藏著新能源車企轉型的關鍵 “密碼”。不同于新勢力單純追求銷量規模,極氪科技的 "規模效應" 有著更深層的產品戰略邏輯:一方面,例如雙品牌產品定位精準覆蓋 15 萬 - 90 萬元價格區域,形成 "高端走價值、中端走量能" 布局;其核心還在于構建 "品牌矩陣式規模"—— 既非常規車企的單一品牌硬剛高端,也非新勢力的單品爆款賭市場,而是通過差異化品牌定位形成覆蓋全價格帶的產品雁陣,讓每個細分市場的銷量都能反哺整體成本結構。這種 "集團軍作戰" 模式,等同于為其他傳統車企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盈利模型。
另一方面,極氪品牌一季度整車毛利率21.2%超行業均值,證明中國品牌已突破 "豪華市場技術溢價天花板"—— 當某些新勢力還在靠政府補貼維持時,極氪的盈利曲線印證了:真正的規模效應,是建立在品牌價值與成本控制的良性循環之上。
技術重塑產業話語權
且對于頭部新勢力而言,技術突圍也是提升品牌市場優勢和盈利能力的關鍵所在。當多數車企還在 "油改電" 老路上修修補補時,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構技術優勢,極氪品牌打造多個現象級純電產品。 例如旗下首款獵裝純電轎車極氪 001,不僅六破吉尼斯紀錄,更是成為品牌的 "銷量擔當",實力外界都有目共睹。再加上“三個800V”超快充生態、第二代金磚電池、自研AI大模型座艙這些自研創新技術的落地,都加速了極氪品牌向“高階智駕平權”邁進。
技術和產品都跟上的同時。極氪科技還始終把 “對用戶有什么好處” 放第一位,時刻圍繞用戶痛點需求著手,畢竟像充電效率低、駕駛安全等維度的新技術,是會直接轉變為用戶能切身能感知到的價值體驗。這種 “先靠架構打好底子,再從應用場景找突破口” 的發展路線,極氪科技這方面可以說是走的穩扎穩打。
話說回來,當行業爭論 “車企能否真正做好電動車” 時,極氪科技已經用銷量、營收等多方面的實際成績給出答案:真正的轉型是激活 傳統 + 新勢力”的融合基因。不同于比亞迪的垂直整合、蔚來的用戶運營模式,極氪科技走出了“技術突圍 + 生態共建” 的獨特路徑;如今回歸“一個吉利”后,后續每一步新動作,更會成為行業矚目的焦點。當然,勢必也會帶動更多中國新能源車企沖擊更高端的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