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半決賽,凱爾特人面對尼克斯的第四場,比賽剩下最后三分鐘,凱爾特人以104-111落后尼克斯,對于尋求衛冕但大比分落后的凱爾特人來說,這一場比賽格外重要。
隨后的一個回合,布朗在頂端突破卻不小心跌倒在地,塔圖姆撲了過去卻沒搶到球,隨后跌倒在地,阿努諾比斷球后朝前場沖去,扣籃命中把差距拉開到九分。
在這個回合之后,對于綠軍而言,最大的傷害已經不是這場比賽了。塔圖姆救球失敗后躺在地上,表情痛苦的握著右腳踝,醫療人員很快沖進場中,兩人支撐著讓塔圖姆單腳走出球場。就在這一刻,塔圖姆加入了一個極為不幸的團體。
根據統計,從1991-2023年期間,共有42位NBA球員遭遇跟腱傷勢。而正在進行中的2025年直接超越了此前的紀錄,高達六位球員因此受傷。除了塔圖姆之外,不到一個月前還有利拉德在往前還有常規賽受傷的德魯-史密斯、薩納西斯-阿德托昆博等人。
在這個團隊中,既有明星球員,也有取得固定輪換席位的球員,也有板凳替補球員,受傷年齡也大不相同。根據報告統計,球員受傷時的平均年齡是28歲,科比和比盧普斯二人受傷時已經是生涯晚期的34歲、35歲,杜蘭特和韋斯-馬修斯則是28-30歲的當打之年。
他們受傷的時機場合也各不一樣。杜蘭特在2019年總決賽第五戰受傷,科比是常規賽,克萊-湯普森是休賽季訓練時,埃爾頓-布蘭德則是休賽季和隊友一起訓練時。
遭遇過跟腱傷害的球員,都形容是一種奇怪感覺。有些人說他們聽到了斷裂聲音,也有人說是感覺好像有人踢了他一腳。在這個情況出現時,大多數球員也基本知道傷勢情況了。
相較于跟腱斷裂,十字韌帶斷裂也同樣嚴重,但相比于跟腱傷勢,十字韌帶理論上還能回到傷前狀態,但是跟腱更為復雜且和肌肉相連,即便能回到球場,多少都要面對一些限制。
如果給這個不幸的團隊列出一位代表隊長,那首選人一定是多米尼克-威爾金斯。
威爾金斯在1992年受傷,當時跟腱傷勢還不算常見,所以當時因傷倒下的威爾金斯一度還想要回到比賽場上,但還是被醫生阻止。21年后,當科比遭遇跟腱受傷時,他找到了威爾金斯,想知道當年的他是如何恢復回到球場的:
“你不能著急,對于這傷勢你不能著急。你要等到你知道準備好了再回來,不是別人覺得你準備好了的時候,你得要不斷努力。”
2015年,當馬修斯受傷時,他也收到科比的訊息,后者對于他的康復給出了足夠多的意見。然后是2017年魯迪-蓋伊遭遇跟腱傷勢時,科比同樣找到他,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那就是一種戰傷,把它當作一種榮譽勛章,你也許會失去什么,但會在別的地方變得更好。”
隨后在2020年當杜蘭特受傷時,換成了蓋伊在社交媒體上給他留言,要他保持堅強,不要害怕。而后他也是收到了科比的特殊建議:
“不要當個愛哭鬼,一切會沒事的,你會回來做你自己。”
從媒體透露的內容來看,科比和杜蘭特之間討論了很多關于傷勢康復的事情,這些是杜蘭特能夠順利安定,走出傷勢陰影的力量。另一方面,時任勇士助教的阿特金森也是找來了威爾金斯,為杜蘭特的康復工作提供經驗。
對于這些遭遇跟腱傷勢的球員來說,這些來自前輩的關心和經驗分享還是相當關鍵的,只有經歷過的球員,他們才知道在這段康復過程中,他們會面臨怎樣的心境,需要克服哪些挑戰。
根據統計,遭遇過跟腱斷裂的球員大約要10個月康復才能回到球場。結合不同球員,威爾金斯花了九個月重回球場,科比則是八個月,馬修斯可能是最快的,只花了七個月,而杜蘭特則是最久的,他經歷了18個月才回到球場。
在漫長的康復過程后,大多數球員能夠重回球場。根據統計,在37位遭遇跟腱傷勢的球員中,有8人就此離開NBA,而其他重回球場的球員,幾乎整個職業生涯都需要面對緊張感覺。
威爾金斯在1992年季前訓練營回到球場,根據他的采訪內容,在后來的一次訓練中摔倒在地,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摸自己的腳踝,這似乎已經是自己的下意識動作了。而在回到球場的第一場比賽,威爾金斯面對尼克斯得到30分,然后他朝著隊友大叫:
“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所有遭遇過跟腱傷勢的球員都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才能適應比賽節奏,就連籃球偏執到瘋狂的科比也不例外。他在第一場回歸比賽中打得一團糟,28分鐘只得到9分8籃板4助攻,還發生8次失誤。
杜蘭特在18個月回歸球場之后,他的第一次得分就是扣籃,全場比賽24分鐘得到15分3籃板。而靠著康復經驗,杜蘭特也給了克萊-湯普森一些建議:
“先專注中距離跳投,然后開始建立三分外線,然后開始朝籃框突破嘗試。”
但克萊一開始沒有采納這些建議,在他重回球場的第一個月,三分命中率只有33%,后來他才開始覺得杜蘭特的建議是對的:
“那些出手沒有進,所以我得要調整,讓我的雙腳能夠跟上。”
雖然大部分NBA球員在傷后還能回到球場,但大多數球員都和以前有了不同。根據統計,在回到球場的37位球員中,只有10位還能回到傷前水平。而如果把球員分為明星球員、首發球員和替補球員,他們重回傷前水平的比例分別是22%、0%、100%。
但這些都只是冰冷數字,每個球員還是要面對自己不同的問題。
在受傷前的四個賽季,28歲的布蘭德場均得分超20分,還入選過兩次全明星。但傷后他失去了爆發力,場均得分再也沒有超過15分。
至于其他生涯晚期的球星,影響更為明顯。34歲的科比在傷前場均27.3分,可是在傷愈回歸的三個賽季,總共只打了107場比賽,場均得分19分,投籃命中率則是37%。30歲時受傷的蓋伊,當時場均可以得到近19分,后來轉戰馬刺,傷后復出第二個賽季才勉強找回原來的水平,雖然數據不如以往,但卻打出生涯最好的得分效率。
馬修斯受傷時是28歲,當時他在開拓者正打出生涯最穩定表現,傷后球隊沒有選擇和他續約,后續轉戰獨行俠,以驚人速度趕上開賽季,不過他也不再是過去的水平,移動速度明顯受到影響,命中率也不如以前。
威爾金斯是極少數能夠重新回到球場,且沒有受到太多影響的球員。受傷時32歲的威爾金斯是聯盟中最具得分爆發力的球員,場均可以得到28.1分。他在九個月的康復后回到球場,在接下來兩個賽季依舊維持在28分,兩次入選全明星賽和最佳陣容。
但即便如此,威爾金斯也承認,他在傷后做出了很多改變來維持狀態。
杜蘭特是另一個重回球場的優秀例子。他受傷的賽季場均可以得到26分,入選了全明星和二陣。在18個月的漫長康復后,他改穿籃網球衣,每場比賽依舊能夠得到26.9分,他在場上的確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得分威脅并沒有減少太多。
對于很多遭遇跟腱傷勢的球員,杜蘭特是一個最好的模仿對象,但即便的恢復的再理想,他都不再是受傷前的狀態,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都是如此。在重回球場之后,爆發力和運動能力多少都會受到影響,而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不斷面對自己的陰暗面,并且足夠全面的了解到自己的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