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東三環十里河裝飾城,臺燈展區人來人往。一位正在挑選讀寫作業臺燈的家長感嘆:“以前只關注臺燈亮不亮,現在得研究頻閃、藍光、色溫這些專業參數,就連光線均勻度都得看具體數值,太復雜了。”旁邊另一位選購的顧客也附和說:“關鍵是我們普通消費者根本搞不清楚哪些參數才是真正重要的,只能聽銷售員介紹,心里還是沒底。”
北京東三環某家居裝飾市場某品牌臺燈展示臺(聶靜/攝)
事實上,有這類困惑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隨著人們對視力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臺燈市場正從單純滿足照明需求的“功能性單品”,逐步轉變為承載健康護眼、智能交互等多元訴求的“品質生活標配”。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統計顯示,2024年臺燈類目延續增長態勢,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15%。在細分市場中,立式護眼燈同比增幅突破100%,智能與護眼臺燈合計貢獻全品類40%的銷售額。
然而,市場繁榮的背后,技術概念包裝下的宣傳亂象、標準模糊下的選擇焦慮,也讓這一方寸之光的選購成為“技術攻堅戰”。
1
參數迷霧下的選擇困局
在電商平臺搜索“讀寫作業臺燈”,各種功能宣傳令人眼花繚亂:“全光譜”“零頻閃”“醫用護眼”“納米防眩”“零藍光”等詞匯隨處可見,產品價格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
某電商平臺讀寫作業臺燈截圖
“這些專業技術名詞把人都看暈了。”來自某投訴平臺的消費者,在與客服反復咨詢確認后,選購了一款標注“全光譜”的臺燈。然而,安裝時卻發現臺燈存在嚴重頻閃問題,配件缺失,就連燈盤也存在損壞情況。
廣東光陽電器有限公司總裁陳少藩指出,部分企業為搶占市場,用“護眼”“無藍光”等術語進行產品宣傳,卻拿不出權威認證作為支撐,實際產品功能與宣傳大相徑庭,嚴重誤導了消費者。
他認為,臺燈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但要做好很難。部分企業借助貼牌模式快速涌入市場,這種粗放型擴張一方面加劇了產品同質化競爭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也易引發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亂象,嚴重影響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廣東三雄極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品牌部總監李全表示,臺燈并非“高價即高質”,消費者應避免價格迷信。他認為,市面上不少平價臺燈同樣具備優質光效與護眼設計,建議購買時立足實際需求,結合預算進行多維考量,理性選擇適配產品。
“孩子每天用臺燈超過4小時,要是選不對,近視度數蹭蹭往上漲可怎么辦?”北京李先生的擔憂,代表了眾多家長的焦慮。
昕諾飛臺燈產品負責人提醒說,市面上的劣質臺燈往往存在三大核心隱患:LED芯片劣質致藍光超標危害兒童視網膜健康;驅動電源不良引發頻閃加劇視疲勞;光學結構缺陷導致眩光超標與照度失衡迫使眼球超負荷調節。
2
護眼燈是“智商稅”嗎?
在直播間里,主播們激情滿滿地推銷產品:“在我們這款護眼燈下面學習8小時,眼睛都不會覺得累”“用它相當于讓孩子在陽光下學習”,讓屏幕前的家長們怦然心動,恨不得立即下單。
針對人們預防近視意識提升,市場上各類新概念護眼臺燈層出不窮。社交媒體監測顯示,“護眼臺燈”話題持續高熱: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超600萬次,小紅書筆記瀏覽量突破1億,抖音平臺相關視頻播放量高達4.9億次。
護眼燈真的是“智商稅”嗎?“光環境”與視覺有多大關系?
“光環境與我們視覺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廣東省光電技術協會副會長、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康麗娟舉例稱,日前一項針對101名10歲到15歲兒童(其中41名近視)的研究,通過在孩子們手腕上佩戴光傳感器來收集18個月里的平均日曝光量,結果顯示,未近視兒童日均光照量顯著高于近視群體。“多項研究表明,明亮的光線增加視網膜上神經遞質多巴胺的釋放,可抑制近視的發展,但也不是越亮越好。”
“過高亮度的臺燈反而會導致眩光問題,不僅干擾正常視覺體驗,長期使用更會對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歐普相關負責人表示,國AA級照明標準經科學驗證,明確劃定安全光參數閾值。
“護眼燈的核心工作原理,是通過控制光源的光參數,減少光線對眼睛的刺激和損傷,營造舒適的照明環境。”康麗娟介紹說。
護眼燈與普通燈具對比圖(廣東省光電技術協會提供)
陳少藩認為,護眼燈的本質是以科學光環境延緩視疲勞,其核心是融合光學、醫學與智能技術,實現“自然光模擬+動態健康干預”。
護眼燈的價值在于“減負”而非“治病”。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劉雯認為,青少年近視率攀升,主要原因是近距離用眼負擔過重、戶外活動不足、過度使用電子設備、用眼環境與習慣不良等多重因素疊加。她強調,保護眼睛需要構建“環境+習慣+醫療”的系統防護網。
劉雯指出,比臺燈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護眼習慣。“每天至少2小時或每周至少14小時的日間戶外活動時間很關鍵,而且戶外活動有累積效應。即使是陰天,戶外的光照強度也明顯強于室內,重點在于‘空間開闊+自然光照’。”她解釋,陽光中的紫外線和藍光能夠刺激視網膜中的多巴胺分泌,從而抑制眼軸變長,有效防控近視發生發展。
3
讀懂參數背后的光密碼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臺燈,消費者究竟該如何選擇?買臺燈看哪些標準?
目前臺燈執行的標準,除執行國家強制性3C標準之外,主要是執行國家推薦性標準《讀寫作業臺燈性能要求》GB/T9473-2022。該標準對臺燈的照度及照度均勻度、顯色指數、藍光危險組別、遮光性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確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標準里,只劃分了A級和AA級兩個照度等級。
“現在很多消費者在選購臺燈時,首要考慮因素就是防藍光危害。”康麗娟表示,對于藍光危害,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制定的IEC-62471對RAT(顯色性)光源產品藍光危害進行了安全級別分類,分為RG0免除、RG1低危險、RG2中等危險、RG3高危險。
“關于臺燈指數,優先關注照度(中心≥500lx)、光譜(越接近全譜越好)、色溫(4000K左右)、顯色指數(80以上,越高越好)、頻閃(≤1)等參數。”中國照明學會代彩紅博士建議,其次可關注照度均勻度(最大值/最小值≤3)、藍光含量(越低越好)、紅光含量(越高越好)等。
不同人群選購臺燈重點關注參數(根據代彩紅建議制圖)
不同人群購買臺燈要參照不同的指數,代彩紅提醒說,在臺燈的日常使用中,除了常見的擺放位置和與環境光搭配技巧,還要關注臺燈的高度調節和使用時長。
使用臺燈規范與護眼注意事項(根據代彩紅建議制圖)
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升,以及智能科技的飛速發展,臺燈不再僅僅是簡單的照明工具,其在功能、設計、健康等多方面的屬性愈發受到關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臺燈行業的健康發展愈發需要多方力量的協同合作。
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內現存5.24萬家智能照明企業,2024年新注冊量同比增長25.95%,行業洗牌加速。康麗娟預測,未來智能光環境自適應、個性化細分將成為臺燈行業的核心趨勢。
臺燈市場的升級之路,折射消費升級浪潮的同時,也暴露出概念炒作、產品同質化等隱憂。要實現臺燈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亟需構建多方協同的良性生態,形成合力,這盞“桌上的太陽”才能照亮人們的健康生活之路,為消費者帶來優質、舒適的照明體驗。
來源:新華網
編輯:劉賽
審核:李強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