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茅臺酒,能讓人微醺,也能讓人寫出震撼世界的檄文。1970年,喬冠華在酒精的催化下,一口氣寫出了一篇讓毛澤東讀后拍案叫絕的文章。
毛澤東看完后笑著問:“喝了多少茅臺?”周恩來在一旁打趣道:“沒有一斗,至少也有一瓶吧?”喬冠華一臉坦然:“只有半瓶。”這場關于酒與才華的較量,最終讓一篇重要文獻定稿,也讓喬冠華的“酒中才子”之名不脛而走。
喬冠華,這個名字在中國外交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他不僅是新中國最具風采的外交官之一,更是個性張揚、才華橫溢的風云人物。
他的外交手腕、談判技巧讓世界矚目,但私下里,他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酒仙”。
在他的生命軌跡中,茅臺酒不僅是助興的佳釀,更是他靈感的催化劑。
時間回到1942年,喬冠華途經貴陽,老友鄧遷設宴款待,他第一次喝到茅臺酒。
三大杯下肚,他感慨萬分:“這酒,真是神來之作!”從此,他與茅臺結下了不解之緣。
二十多年后,這段緣分在外交場合屢次上演。
一次,他隨周恩來出訪歸來,途經昆明,云南方面特意拿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茅臺接待。
喬冠華毫不客氣,連喝數杯,回味無窮。
第二天,他竟然直奔云南省政府秘書長辦公室,要求再來兩瓶。
秘書長遞給他兩瓶新茅臺,他卻皺起眉頭,轉身就走,嘴里嘟囔著:“昨天喝的才是極品……”這樣的癡迷程度,讓人哭笑不得。
然而,喝酒誤事的情況也并非沒有。1969年,喬冠華和外交部同僚為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官員設宴,酒過三巡,賓主盡歡。
可誰知,宴席散后,一位阿爾巴尼亞參贊竟然酒后駕車,撞死了一名工人,外交風波由此而起。
周恩來得知后,勃然大怒,召集相關人員訓話:“外交場合飲酒,要講分寸!”喬冠華等人低頭不語,深知自己難辭其咎。
自此之后,外交部對飲酒的規矩更加嚴格,喬冠華也有所收斂。
但才華橫溢的人,總有些“例外”。1970年,毛澤東準備發表《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倒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的“五二〇聲明”,可幾稿下來都不合心意。
周恩來思索再三,把任務交給了喬冠華。
喬冠華接到任務后,索性關上房門,擺上茅臺,一邊喝酒一邊構思。
酒意漸濃,思緒愈發清晰,他口述秘書記錄,僅用一個多小時,就完成了初稿。
隨后,他又一邊喝酒一邊修改,幾個小時過去了,一瓶茅臺下去,文章也定稿了。
毛澤東閱后,贊不絕口,這才有了開頭那句“喝了多少茅臺”的戲謔之問。
喬冠華的酒量,成就了他的外交風采,也留下了不少趣聞。
然而,酒再香,也擋不住歲月的侵襲。1982年,他因肺癌住院,醫生判斷他活不過半年。
可他硬是挺了過來,病情穩定后,于1983年元旦邀請老友聚會。
家人破例為他開了一瓶茅臺,他舉杯暢飲,神采依舊。
誰料,這竟是他最后一次喝酒。
同年9月22日,喬冠華病逝,享年70歲。
有人說,喬冠華的一生,如同他鐘愛的茅臺酒,烈而不燥,濃而不膩。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他的才華、風骨、豪情,都濃縮在那一杯杯瓊漿之中。
也有人感嘆,酒能成事,亦能誤事,喬冠華的故事,正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