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擠地鐵
不趕早高峰
也不用半夜“對齊顆粒度”
去年8月
上海漕涇數字游民國際村正式開村
它以遠低于市中心的租金和“十大最美工位”
迅速成為一批年輕人的“夢中情村”
有人脫離了高度同質化的生活
有人找到了共同努力的創業搭子
有人感受到愛與歸屬
從漕涇鎮出發
數字游民們探索出更多可能
創業者的理想試驗場
前互聯網大廠產品經理瀟瀟
曾經自駕八萬多公里
見過了全國各種各樣的辦公空間
“但是它們都不如這里”
瀟瀟說
“這里能給你帶來愛與歸屬”
早晨8點30分
雷打不動到圖書館寫代碼
午休擼鐵
傍晚和做UI設計的“創業搭子”
聊聊天、開開產品評審會
瀟瀟的日程表依然帶著大廠烙印
但節奏全由自己掌控
現在,瀟瀟正在開發一款AI助手項目
團隊中的三人組
全是從村里“撿”來的搭子
瀟瀟提到
當他分享自己的創業想法時
有人表現出興趣并愿意加入
這讓他感到開心
“這里的數字游民們更愿意冒險”
“這里就像創業路上的第一個驛站”
在瀟瀟眼中
數字游民社區
恰似創業者的理想試驗場
在這里,低成本的生活空間
活躍的創意氛圍
隨時可遇的潛在合作伙伴
為像他這樣的創業者
提供了絕佳的起步環境
奮斗者的絕佳能量場
上午8點
準時走進共享辦公室
打開視頻麥克風
開始一天的線上英語課程
中午12點下課
只需步行5分鐘
就能到村委會附近的餐廳吃午飯
短暫休息后
下午繼續回到工位投入教學
有時甚至要忙到晚上10點
這樣忙碌的工作節奏
卻讓麥琪樂在其中
“看著周圍的創業者都在拼命
你會覺得奮斗本身就是件快樂的事”
來自浙江麗水的麥琪是一名英語老師
目前與男友共同運營的“趣麥琪英語”
已實現年營收數十萬元
她負責課程研發
男友主攻流量運營
“我去過五六個數字游民社區
這里的氛圍最特別”
麥琪對金山的創業環境情有獨鐘
“和其他地方不同
這里的人是真正卷起袖子搞事業
這種集體奮斗的‘能量場’正是我需要的”
在這里,她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狀態
“既有抱團取暖的社區溫度
又能保持專注的距離感
就像我喜歡的辦公氛圍
周遭喧囂,但互不打擾”
游民們的溫暖共生場
跨境電商創業者張超
坐在共享辦公區的書桌前
電腦上是寵物用品清單
——張超在漕涇鎮注冊了一家
主營寵物用品的跨境電商公司
張超是位曾在北京工作的山東漢子
為什么舍近求遠來上海?
他的回答是
“希望離產業帶更近一些”
將公司注冊在漕涇
他看中的是長三角完善的產業鏈支撐
“上海跨境電商的產業生態更豐富
去溫州、寧波都很方便”
張超說
每周為村民開設的英語課
成了張超融入社區的橋梁
“村里的叔叔和阿姨們學習外語的熱情
讓我感受到這里的開放與包容”
而這種真誠的交流也正在改變著社區
一些村民開始考慮開放家中空余的房間
與數字游民同吃同住
“隔壁的爺爺經常幫我們收快遞
32號的大哥還騎車送我去公交站”
這些溫暖的日常
讓張超覺得
自己已經是“半個漕涇人”
自開村以來
經過八個多月時光流轉
這片數字游民的樂土
已經超越單純工作生活空間的范疇
衍生出了一個蓬勃的創新生態圈
跨境電商、互聯網產品、金融、留學平臺
創業者紛紛云集在此
他們發揮才華與熱情
為本地品牌設計包裝、帶貨直播......
開創自己的事業新篇章
這座城市的包容與開放
為數字游民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間
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滬團團來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獨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動了嗎?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獲得呢?
點亮本文文末【】與【】,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當【】數達到200時,評論點贊第一的小伙伴將免費獲得一套徽章喲~
作者: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嘉音
圖片、視頻: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郭容、實習生 孟祥莉
責任編輯:粟瑤、實習生 孟祥莉
校審:姚佳森
終審:沈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