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耍猴兒。漢斯·馮·佩克哈默攝
1890年代,北京街頭耍猴兒表演,綿羊、小狗一同登場。何德蘭攝
暴躁的猴子、狡黠的老鼠、笨拙的狗熊,乃至傻乎乎的蛤蟆、沒頭腦的螞蟻……隨著主人指揮,都能作揖打滾、賣萌逗趣,這是民國時期老北京街頭風景里,少不了的馴獸表演。
耍猴兒、耍耗子、耍狗熊,是最為常見的三種。天橋、東安市場等處是演出相對集中的場所,走街串巷的也為數不少。從業藝人大多來自京郊、直隸(河北)、山東、河南,他們或以此為生,或農閑時進城掙錢貼補家用。
耍猴兒最是百看不厭。藝人們用獨輪車推著道具箱,帶著猴子、巴兒狗、山(綿)羊等動物,選好空地,敲鑼打鼓吸引觀眾。
演些什么呢?《燕京歲時記》寫道:“耍猴兒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啟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耍猴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其余扶犁跑馬,均能聽人指揮。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馬者,以羊易馬也。”
猴子經過長期培養訓練,能夠展示后空翻、倒立行走、鉆鐵圈、猴騎狗、拉車等多種動作。同時,藝人和猴子還得一唱一和,猴子抓一個畫著楊六郎的面具戴頭上,藝人就唱幾句“楊家將”;抓到畫著孫悟空的面具戴上,藝人就唱“大鬧天宮”。
民俗學家何大齊回憶,耍猴兒的壓軸大戲是“猴爬竿”。藝人命令猴子爬到竹竿架子頂上,它裝傻充愣不上去,藝人就問:“今天這是怎么個茬兒啊?”猴兒竄到藝人的耳邊說悄悄話,藝人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說:“噢,原來是小猴兒餓了,想吃燒餅,大家幫忙賞倆小錢兒,買個燒餅吃吧!”
于是猴子就把鑼翻過來,繞著圈收錢,觀眾拿出零錢扔在鑼里,猴子舉前爪致謝,一場表演歡樂地結束。
1930年代,耍猴藝人撂地表演。海達·莫理循攝
耍耗子在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當時卻最令小朋友開心。“我小時候一聽到嗩吶嘹亮的吹奏聲,就知道是耍耗子的來了。”想必很多老北京人都有和何大齊一樣的童年記憶。
1930年代,耗子在藝人的指揮下表演節目。海達·莫理循攝
1930年代,被耍耗子表演吸引的孩子們。海達·莫理循攝
1930年代,耍耗子藝人除了沿街撂地,還會被請到家中表演。杜乃揚攝
耍耗子的藝人身背一只木箱,里面裝著訓練有素的小白鼠、倉鼠、花鼠,也裝著梯子、水桶、木魚、小瓜、木塔等道具。據老畫家侯長春所見:“演出時藝人輕敲銅鉦或口中發出什么指令,小鼠便作攀緣、登梯、鉆穴、提水、釣魚以及拱爪作揖等各種動作,動作還都各有名堂,如‘狀元拜塔’‘李三娘打水’‘劉全進瓜’‘姜太公釣魚’等,諸般戲態,逗人歡笑……”
藝人把一只耗子托在手里,口中念道:“狀元拜塔!”耗子就順梯而上,鉆到木塔里;藝人再喊一聲“姜太公釣魚”,耗子就攀到橫梁一端,用前腿抖動預先安好的木魚;喊一聲“李三娘打水”,耗子爬到橫梁的另一端,拖拽小水桶……直到藝人喊“戲完討賞”,觀眾擲出幾個銅板,所有耗子一齊拱前爪,作揖致謝。
狗熊又被叫做“熊瞎子”,常常給人又蠢又笨的印象,但是經過藝人的調教,也能成為憨態可掬的演員。
1900年代,北京街頭耍狗熊。 哈羅德·佩克攝
1890年代,狗熊耍大刀。 何德蘭攝
在耍狗熊這個領域,清末民初藝人程福先無疑是優秀代表。程福先籍貫直隸吳橋,傳承了家族技藝,他馴養的狗熊能表演十幾種玩藝兒,人們看了稱奇,送其綽號“狗熊程”,并把他列為“天橋八大怪”之一。
程福先養的狗熊最拿手的節目,是舞鋼叉。它用兩只前掌捧起一桿雪亮的鋼叉,先在胸前轉動,然后繞脖子轉動,動作呆萌可愛又靈巧麻利。
程福先的雜技和魔術節目也很出名,后來就“凈練功不耍狗熊了”。說評書的連闊如先生問其故,程家人說:“買個狗熊得幾十塊大洋,教會它練玩藝兒,沒幾個月工夫不能用它掙錢。還得花錢喂,處處小心,稍一大意就能‘土’嘍(管死了調侃叫土嘍)……這個年頭買賣平常,弄不起來。”
可見,相比耍猴兒、耍耗子,耍狗熊成本高昂。
老北京民間的馴獸表演,除了以上三種,還有耍蛤蟆、耍螞蟻、耍金魚、耍蛇等種種名目,不一而足。清朝末年,天橋一位外號“教書老頭”的藝人,就因擅長耍蛤蟆、耍螞蟻,名列“天橋八大怪”。
老頭兒上場子時,在地上鋪一塊木板,先拿出一個大罐子,嘴里念叨:“到時間了,該上學了!”大罐子里爬出一只大蛤蟆,跳到木板中間。又拿出一個小罐,跳出八只小蛤蟆,面對大蛤蟆依次排成兩行蹲下。老頭兒又說:“老師該教學生念書了!”大蛤蟆仿佛聽懂老頭兒的吩咐一樣,“呱”地叫了一聲,小蛤蟆隨著齊聲鳴叫。如此這般,蛙鳴此起彼伏。更不可思議的是,他還能指揮無數只黑螞蟻、黃螞蟻,按照顏色,排成兩隊。
隨著時代和城市的發展,馴獸表演已經在街頭絕跡,消失在歷史的斑駁舊影中。
文/張永炳
供圖/張永炳
編輯 /孫文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