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俄烏戰爭打得如火如荼,朝鮮突然派兵支援俄羅斯,成了全球關注的熱點。尤其是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戰場上,朝鮮的“暴風軍團”靠著不要命的打法和硬核紀律,讓人刮目相看。
一位匿名的朝鮮叛逃者通過西方媒體開了口,爆料這支部隊的內幕,說他們有個鐵規矩——“槍里留兩顆子彈,寧可戰死絕不受俘”。
叛逃者的故事
這位叛逃者叫李敏浩,1985年出生在平壤。他家境不算差,父親是勞動黨里的中層干部,小時候日子過得比普通人強一些。平壤街頭干凈得像畫報,金日成主席的畫像掛得到處都是,每天廣播里革命歌曲沒停過。
李敏浩從小就被“主體思想”洗腦,上學時每天早上得對著國旗宣誓,老師還老講朝鮮戰爭的事兒,說人民軍怎么在苦日子下打敗敵人,這讓他對當兵特別向往。
18歲那年,李敏浩被征進朝鮮人民軍。憑著身高、體能和射擊天賦,他在新兵測試里表現突出,直接被挑進特種部隊的核心——第11軍團,也就是“暴風軍團”。他被分到兩江道甲山郡的第43山地軍步兵狙擊旅,這支部隊專干山地作戰和狙擊任務,平時還得巡邊境、防滲透、搞特殊行動。
訓練苦得要命。早上天不亮就得跑步,背著30公斤裝備翻山越嶺,練長距離狙擊、夜間潛行,還得學會野外活命。有時候在雪地里好幾天不睡覺,餓了就啃壓縮餅干,渴了喝一口冰水。
教官天天吼:“你們是國家的尖刀,失敗就是叛國!”思想教育也沒少,每天晚上學金正恩講話,背口號,誰敢偷懶或者嘀咕幾句,輕則挨罰,重則送勞改營。李敏浩就見過一個戰友因為抱怨被抓走,之后再沒消息。
“暴風軍團”待遇不賴,朝鮮物資緊缺的時候,普通部隊餓肚子,他們還能吃上米飯、肉和菜。武器也先進,俄制狙擊步槍、火箭筒什么都有,李敏浩練到能在黑燈瞎火里憑手感裝槍。
2010年,他被調到中朝邊境干任務,防止偷渡和走私。鴨綠江邊冷得刺骨,他親眼見過邊防軍開槍打死想逃跑的人,有個年輕人游到一半被擊中,尸體就漂在江面上。慢慢地,他開始懷疑宣傳里吹的那些東西。戰友私下聊韓國怎么樣好,聊普通老百姓日子多苦,他聽著聽著就動搖了。
2014年,他一個好兄弟想跑被抓,公開處決時綁在木樁上,周圍全是沉默的兵,那一刻李敏浩徹底崩了。
2015年春天,他在邊境巡邏時找機會跑了。趁著夜黑風高潛進中國,躲過搜捕,輾轉到了泰國,最后在韓國落腳。首爾燈火通明,可對他來說適應起來不容易。語言不通,找工作難,社會上還有人看他不順眼。好歹靠著軍隊學的本事,他干上了安全顧問,日子算湊合。
在韓國,李敏浩一直盯著朝鮮的動靜。2024年聽說“暴風軍團”去了俄羅斯,他坐不住了,匿名接受采訪,講了自己知道的事兒。他既想讓外界了解這支部隊的實力,又覺得那些還在戰場上的戰友挺可憐。他們跟他當年一樣,滿腦子為國獻身的信念,可多半回不來。
朝鮮援俄部隊的戰斗精神與戰術
2024年11月,俄烏戰爭在庫爾斯克州打得正激烈。烏克蘭從8月就占了伊萬尼夫卡村,靠著房子和樹林修了工事,機槍和反坦克導彈布得密不透風。朝鮮“暴風軍團”奉命幫俄軍搶回這塊地,指揮官是個叫金永哲(化名)的上校。這部隊組織得特講究,一個排分三個班,一個班又分三個三人小組,用的“三三制”戰術——一組沖,另兩組掩護,輪流往前推。
戰斗早上打響,朝鮮兵穿著綠軍裝,扛著裝備,手里攥著AK-74。行動開始沒多久,有人踩了地雷,炸得血肉橫飛,可后面的兵跟沒事兒似的接著上,用刺刀和鏟子排雷,硬是趟出一條路。另一組在后面架機槍壓著烏克蘭的火力點,第三組隨時準備補位。半個多小時后,路通了,他們沖進村子,挨家挨戶清敵,一輛烏克蘭坦克冒出來,立馬被火箭筒干掉。
整個行動兩小時出頭就搞定,村子拿回來了。俄軍指揮官都夸他們效率高,說是“戰場上的旋風”。這仗打得快準狠,靠的就是“三三制”。這戰術本來是朝鮮在山地戰里琢磨出來的,簡單好用,一個小組三個人——組長指揮,步槍手打準,機槍手壓陣。到庫爾斯克這種平原上,他們照樣玩得轉,還學會了用俄式武器,跟俄軍靠手勢和幾句俄語也能配合上。
“兩顆子彈”的規矩是真狠。出發前每個人都被叮囑,槍里得留兩發子彈,一顆給敵人,一顆給自己。烏克蘭那邊放話重金抓活的,可一個都沒抓到。有個受傷的朝鮮兵被圍住,直接拉了手榴彈跟敵人同歸于盡,這就是訓練和思想教育灌出來的結果。
這仗不光讓朝鮮兵露了臉,也讓他們摸到了現代戰爭的門道。無人機、火炮什么的,他們以前沒怎么見過,現在適應得挺快。俄軍看他們能打,開始學他們的戰術,戰線推得比以前順。烏克蘭那邊壓力大了,得多想想怎么對付這幫不要命的。
“暴風軍團”在庫爾斯克的表現把外界的質疑打了回去。西方之前覺得他們只會山地戰,到了東歐平原肯定不行,結果人家不僅干得漂亮,還給俄軍出了新招。2024年12月,俄軍靠著朝鮮的幫忙又拿回幾個村子,烏克蘭得趕緊調整防線。
這事兒給戰爭添了新變數。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說朝鮮兵在庫爾斯克死了3000多,想打擊對方士氣,可李敏浩覺得這數夸張了。他憑經驗猜,部隊紀律嚴得很,傷亡沒那么高。韓國情報說死了1100人左右,但也沒人能證實。
朝鮮沒停下腳步。韓國媒體爆料,金正恩正準備第二批部隊,規模可能好幾千。這回多是工人和農民報名,政府許了好待遇——家屬能住好房、吃飽飯、孩子上好學校。對窮人家來說,這誘惑不小。平壤街頭招兵熱火朝天,宣傳車到處喊口號,年輕人有的為家,有的為國,報名挺積極。新兵訓幾周,學點俄語和武器操作,2025年初就坐船去了俄羅斯遠東。
2024年秋天起,俄羅斯運去朝鮮的大米和面粉多了35%,市場上糧食價格降了點,老百姓日子好過些了。咸興街頭有人排隊領配給米,說總算能讓孩子吃飽。這支持讓民眾對政府更有信心,軍事合作也有了底氣。
國際上反應兩極。西方罵朝鮮違反聯合國制裁,說這加劇了沖突。美國和韓國想加碼制裁,可俄羅斯一票否決頂住了。朝鮮靠這步棋地位高了點,金正恩沒跟普京要錢,估計是想換技術或外交空間。
李敏浩在韓國過得一般,住首爾郊區小公寓,天天看新聞。他偶爾接受采訪,講講“暴風軍團”,但不愛拋頭露面。他擔心朝俄越走越近會讓半島更亂,說那些兵跟當年的他一樣,以為自己是為國,可不知道代價多大。他學韓語、找融入,可總覺得孤單,家里人音訊全無,可能因為他跑了受了牽連。
2025年春天,俄烏戰爭還沒個頭。朝鮮兵幫了俄軍大忙,但烏克蘭靠西方撐著也沒垮。第二批朝鮮部隊夏天估計得上戰場,怎么樣還得看。朝鮮這趟冒險不光是打仗,也是算計。金正恩穩住了俄羅斯這盟友,國內也緩了口氣,可長遠怎么樣不好說。國際社會盯著呢,怕這聯盟鬧出更大亂子。
朝鮮“暴風軍團”在俄烏戰場上真挺能打,紀律嚴、戰術硬,叛逃者的話讓大家看清了這部隊的底子。可戰爭不是什么好玩意兒,這些兵的命換來的東西值不值,誰也說不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