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9%的孩子40歲還沒開竅,不是智商不夠硬,不是不夠努力,是整個的應試教育體系,就確保你一輩子不開竅。什么叫開竅?
余華說得最清楚,誰走得遠,最后已經不是技術才華,是性格讓他走得更遠。一定要在恐懼的伴隨下,勇氣往前走。這個勇氣才是了不起的。如果你沒有受到威脅,往前走,不叫勇氣。
所以聽清楚了沒有?不是沒恐懼,而是在恐懼里也敢沖的人,才真正的開竅了。
現在的孩子壓根兒就沒這能力,為什么?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恥辱訓練。拿錯題是準,考倒數丟人,錯了就罰,那么差了就挨批。哪怕是滿分尖子生,他也怕錯,怕輸,怕難題。
我們不是不聰明,是從小被馴化成不能輸,不能錯的膽小鬼。于是你就看,高考狀元怕社交,名校博士怕表達,走入社會全線崩潰。技術再強,扛不住壓力;能力再高,經不起失敗。
最后比拼的早就不是分數、學歷,而是你敢不敢在恐懼中往前沖。真正的贏家是在恐懼中開圈。狠人不是不為錯的人,而是錯了,敢重來的人。那么,這種狠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今天我給大家一個開竅訓練三部曲。
第一步,恥辱脫敏。硬扛羞恥感,刻意制造失敗、答錯、公開試錯這種情景。從怕被笑,練到被笑也無所謂。孩子從抗拒到自嘲,從自嘲到自如。你家的孩子敢不敢在全班講錯一道題,第二天照樣上臺,“我繼續講錯,我連錯100次,我就不怕再錯了。錯了,我再來。”
第二步,失敗日記。把挫敗當飯吃,每周記錄一次最失敗的瞬間,那么寫下恐懼、恥辱、失控感。在寫清楚“我怎么才能站起來”中復盤,而不是壓抑。開竅不是成功了多少,而是失敗扛多了。
第三步,應急預演。把危機變成習慣,設置現實混亂任務、高壓模擬考、情緒挑戰訓練。讓孩子一次次經歷心跳加速、手心出汗、頭腦混亂,然后學會“我可以喘,但我不能退”。真正的勇氣是被擊潰100次,還能站起來101次。
那么,你想培養不會錯的孩子,還是能在錯了以后還能贏的孩子?這就是中國家長必須搞清楚的教育分水嶺。不怕輸的孩子才有贏的資格,能在恐懼中走下去的才叫真正開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