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澤敏
編輯 |朱秋雨
今天是2025年5月20日,因“520”諧音“我愛你”,各地迎來登記結婚高峰。
以南京為例,5月20日、5月21日兩天,結婚登記預約超過4000對。
但對于更多的適婚青年,如何在一個吉祥如意的日子,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共赴婚姻,依然是一道不簡單的人生大題。
30歲的小學教師鄧若其實是期待愛情的,所以她朝相親機構砸了幾千塊錢,只為尋得那合適的意中人。但這些年,她已經數不清刪了多少位相親對象。這是她的習慣。只要相親到最后沒成,她都會和對方友好互刪。
這些年來,與年齡一同增長的,是鄧若對于婚姻的認知?!澳苡龅阶詈茫霾坏阶约阂蝗艘埠荛_心?!彼兄氉韵硎苁澜绲挠職猓辉笇⒕?。
關于愛情,鄧若有自己的標準。那些標準落成文字,被放進Excel表格里,拆分成不同的指標。而男人們的情況,被一一填進表格內,劃出一道道比情話更清晰的評分線。
原來,當物質條件擺上臺面,萌生出的那一點“心動”真的會動搖。
眼前這個接觸了幾次的男人,可以說是鄧若的“最優選”:身高183厘米,長相7分,比自己小一歲;本科學歷,有房有車,兩人還有較多共同話題。
這個男人很主動, “聊天感覺最好”,外露的好感也最為洶涌。但他身上有一個“致命缺陷”——年收入不到10萬,比自己的年薪低不少。這是鄧若最在意的地方。
《半熟男女》劇照
幾乎同一時間,接觸的另外兩位相親對象也向她傳達繼續接觸的意愿。而她只能留下一人。這3人身上都有令她感到糾結的特點——要么薪資低,要么聊天不夠積極,要么雙方沒有共同話題。
該留下誰?鄧若犯了難。
她決定先聽旁觀者的意見。為此,鄧若做了張表,3個男人的條件被塞進了辦公工具——Excel表格里,分別對應3個簡稱:“男1本地郊區人”“男2本地農村人”“男3本地市區人”。
接著,每列填上各自的身高、年齡、職業、薪資、房、車等以及兩人的交流狀況。
她將Excel表格發到社交平臺,評論區涌入上百條留言。
多數網友幫她做了一個初步篩選,男1“非常勉強”,男2、男3“完全不行”。有人還總結了問題所在:“2不喜歡你,3聊不到一起?!?/p>
她回復,“相比之下硬選只能1”。但在與男1的接觸中,他安于現狀的特性,又讓鄧若看不見未來收入提升的可能性。
最終,這3個男人,她都沒再接觸,刪了微信。
《三十而已》劇照
鄧若是當下青年尋覓愛情的一個縮影。尋覓人生的伴侶途中,理性和感性相互碰撞,用理性的表格篩選對象,成為了一種新的解題思路。
一份戀愛表格,將一段戀情或一個人細化為一項項指標。有人將擇偶標準填進去,嚴格按指標找對象。有人寄渴望于用表格解決困惑、尋求最佳答案。
試圖以此擇偶的年輕人們,走向幸福道路了嗎?
愛情門檻
“相親1v4,這周末先相誰?” 26歲的王琳在社交媒體問道。
看著相親小程序上滿屏的“心動互選”,王琳拿出電腦,繪制了一張“相親排序表”。表格抬頭列上年齡、薪資、房、車、身高等,心動互選的男嘉賓就這么被填充進Excel表格。
她解釋,之所以把潛在對象都列入表格,是因為“不清楚自己在相親市場中的定位”。當在多個選項中拿不定主意時,王琳便將表格搬上網絡平臺,尋求網友的建議。
王琳出生在四川一個普通的小康家庭。家里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從小到大沒讓她吃過苦。父母對她的伴侶沒有過多要求,只表示“不要找家庭條件太好的,會受氣;也不要找太差的,會受苦”。
基于此,她將自己的擇偶標準明確為:不高攀、不低嫁,在門當戶對的人中找到一個合得來的正常男人,接著走入婚姻。
《三十而已》劇照
對王琳而言,戀愛是“荷爾蒙的心動”,只求快樂。而婚姻必須有物質基礎。喜歡只有加上合適的前提,一段關系才能更進一步。
若要問更具象的結婚對象,則是身高不低于170厘米,學歷至少本科,有正經工作,有房或者有購房能力。這是最低條件。
使用Excel表格篩選時,王琳說,工作薪資和家庭條件占最大的比重,長相身高緊接其后。也因此,王琳通常會僅看相親頁面上的個人信息,“硬性條件不滿足任何一條都會被pass掉”。跨過了最低門檻,才有見面接觸的可能。
29歲的張瑛,同樣強調硬性條件的“重要地位”。在她的擇偶表格里,相親對象只要有一條未達標,“就不行”。
2023年初,她用Excel表格梳理了自己的擇偶標準。表格里,列有擇偶的硬性、軟性指標。從常見的年齡、身高、長相、經濟狀況要求,再到更具象的BMI(身體質量指數,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小于24、禿頭程度不過3級、無重男輕女觀念等等。
早在幾年前,從象牙塔踏入社會后,這套標準就在張瑛的心里逐漸搭建起來。在戀愛實踐中,她便按照“理想型”,分階段篩選結婚人選。
張瑛解釋,在初期接觸階段,具象指標是第一道坎。只有對方符合條件,她才會開始一段戀情。戀愛初期,她會盡快在3個月內判斷剩余的指標,尤其是抽象指標。
網絡上的男女相親市場硬件評分表
抽象指標囊括了一個人的人品、性格及基本觀念。人要善良,性格得踏實、溫和,而未來定居的城市、小孩教育問題、消費觀等基本觀念方面,兩人不能相差太大。
這些信息,通常得交往一段時間才會開始顯露,“只能慢慢發現”。
張瑛說,3個月時間,通常雙方還沒有太深的情感基礎,“不合適就馬上拜拜”。
半年后,若抽象指標也全都符合條件,她才會開始往結婚發展。
“不浪費時間”
一張表格,直白地記錄了潛在戀愛對象的個人情況。條條框框下,是年輕人當下追求便捷高效的求愛需求。
關于愛情,王琳談不上有多少經驗。大學階段,她就讀男女比例1∶7的專業,結識的異性并不多。曾有人向她表達愛意,她也沒有過“春心萌動”的感覺。
“大學時期的戀愛大概率是畢業就分手,浪費時間?!蓖趿詹幌蛲@戀愛,更多時候,她希望自己的戀情能一路開花結果。
《二十不惑》劇照
她原以為,畢業后一切都會水到渠成。但踏出校園后,王琳的社交圈子迅速收縮。等她開始想戀愛時,才猛然發現,身邊的適齡異性“寸草不生”,而父母的催婚壓力不減反增。
眼看快到了自己心中的適婚年齡,“28歲”,孤獨和不安感向王琳襲來。
“職場和情場總得有一樣吧?!边@么想時,王琳咬牙掏出了12000元,購入了某平臺為期3個月的“1v1”相親會員。
就這樣,王琳一頭扎進了相親大潮。
萬元換購的,是不斷涌進王琳生活的異性。3個月內,她見了24個人。最夸張的一個周末,她得見四五個人。
這促使了王琳掏出了Excel表——她不想將整個周末都耗費在相親上。表格里,信息一目了然,不僅有對比效果,也方便篩選。
《親愛的自己》截圖
33歲的程序員劉曉月也是這樣。她的相親之旅,開啟在3年前,而立之年。
花在相親約會上的時間數不過來,結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這3年,她見過的異性近百個,有時候,一年見20多副新面孔。每次出門見一面,來回就得花兩三小時。
她曾遇到過“照片與本人不符”的情況。最常見的是謊報身高,拿舊照交友,實際上“真人比照片胖二三十斤”。后來,每次決定是否見面前,她都會追問對方的凈身高,同時要求提供一年內的近照。
見面前的表格篩選,為劉曉月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
張瑛同樣通過表格提高了尋愛的效率,“優點就是直奔主題,盡可能不浪費時間,”她給愛情設立了不同階段,“用Excel表格,也能更清楚自己幾斤幾兩?!?/p>
不愿將就
在相親市場,人人都是愛情捕手。茫茫人海中,篩選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評判自己。
將那三位相親對象都刪去后,小學教師鄧若仍游蕩在相親市場。她已記不得這是相親的第幾年,也數不清見過多少異性,又刪去了多少聯系方式。
很多時候,她并不需要表格,她更習慣用修圖軟件,將潛在戀愛對象的信息記錄匯集,做成聊天背景圖。每次點開聊天框,就能清晰看到對方的信息,也防止弄混。
在她的心里有一桿秤,軟、硬條件成了“砝碼”,衡量著每一位男嘉賓。
物質是衡量婚姻“幸福感”的標準之一,不可或缺?!氨热缢貏e窮,但是跟我比較聊得來,我也不會選擇跟他走到最后?!币驗樵谒O想的幸?;橐隼?,將來她會有一個孩子。養育孩子會是筆不小的開支。
《歡樂頌3》截圖
她的薪資不算太高,這就要求她的另一半經濟狀況得跟自己持平,或更甚。
這份對她而言收入并不高的工作,卻是相親對象眼中“不錯的工作”。只是,鄧若了解后才發現,男方認為她工作不錯的理由,也是出于現實的考量。不止一人對她明里暗里表達過教師的優勢:擅長孩童教育、假期多、帶娃時間充裕。
王琳也曾被這樣的言論刺痛,“當聽到別人赤裸裸地說出來時,會覺得似乎他并不在意我是誰,只是在意我的工具人屬性?!?/p>
在一次相親中,大自己8歲的男人夸贊王琳的工作穩定,適合結婚過日子。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在別人眼里可能只是一件有價值的商品。選擇自己的人,并非真的喜歡她。
王琳期待的,是互相扶持、攜手同行的感情,而不是做結婚生子的工具。“或許是我不夠成熟吧。明明都選擇相親了,還在糾結擰巴,不切實際?!?/p>
《裝腔啟示錄》劇照
“明碼標價”式的相親方式,也曾讓劉曉月覺得功利。“兩個人戀愛還沒見面,先將條件擺到桌面上,互相看一眼,合適了才見面。”但現實如此,她也逐漸開始理解并接受。反觀自己,她也對另一半有明確的要求。
硬性條件仍是她選擇一個人的基礎。劉曉月見面后,大部分男嘉賓會因為沒有眼緣,被她直接pass。若眼緣過關,“最終兩個人能不能談戀愛,還是得看人品、性格、三觀”。這些標準始終無法動搖。
有好幾次,她見過一面不喜歡但也不反感的“差不多”男人,被她納入了備選。她想著,或許還能通過再接觸,發現對方的優點。可劉曉月發現,接觸過后,還是沒有心動的感覺,“這些約會就像完成任務一樣”。
33歲了,即使父母催婚的“轟炸”已經高達每周一次,劉曉月也堅定地表示,不想將就。
她告訴自己,越著急的情況下,越是不能急。“哪怕見了很多個,只要最后一個成功了就可以了,對不對?”
理想的愛情
當愛情發生時,一些女性卻發現,表格只是形式。所有的行為,只是為了遇見心目中理想的他。
現在,張瑛已經結婚兩年。淘汰兩個抽象指標不符合的人選后,她遇到了現任丈夫。經過半年考察后,他們開始往結婚發展,再過了半年,他們結了婚。他完全符合表格里的每一項指標,而丈夫也看過她的表格,“說列得沒毛病”。
她也知道,用表格尋愛不一定幸福,也不意味著婚后一定不會離婚。但表格適用于她,“按表格找,會有效提高幸福的概率”。
至于小學教師鄧若,仍在相親市場尋尋覓覓。她的愛情觀深受家庭的影響——她有一個全身心投入家庭的母親和一位沒盡到家庭責任的父親。
母親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全職家庭主婦,她不僅要工作,要帶小孩,因家里養了狗,還得帶狗。無論是年輕還是現在退休,她仍沒有辦法享受自己的生活。鄧若曾想帶退休母親旅游放松??赡赣H聽到后的第一反應是:出門離家,家務活會不會沒有人干?狗會不會沒有人帶?會不會沒有人做飯?
《三十而已》劇照
有時,鄧若會覺得母親成全了別人,卻犧牲了自己??赡赣H告訴她,自己這樣做很快樂。她無法理解,“這完全沒有自己了,怎么快樂?”
鄧若不想變成母親那樣,而是希望一切以自我優先?!拔乙欢〞盐易约悍旁谧钋埃业陌閭H、朋友,包括我的家庭,一定放在我后面?!?/p>
也因此,若不是她理想的愛情,她寧可不要。
“結婚肯定是為了更幸福,有比我自己單身更好的選擇,我才會進入婚姻?!痹谙嘤H過程中,鄧若愈加明晰自己期望的婚戀。對方條件跨過物質門檻后,她的感性會出來判斷,這個人的三觀是否適合交往。
但有些人的標準,只是為不喜歡的人定的。
王琳2023年的相親會員之旅,止于最后一個相親對象。那是一個比自己大6歲的國企IT經理。見了三次面,兩人就決定在一起了。
《半熟男女》劇照
對方并非完全符合王琳的理想條件。例如,他的實際身高沒有170厘米,年紀不在父母期望的3—5歲年齡差內,以及屬相跟自己不合。
放在之前,這些信息可能會成為“不及格”的理由。但現在,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和他在一起,王琳獲得了滿滿的安全感,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照顧。更重要的是,她不是一個工具。在對方滿是愛意的眼里,她看到了自己。
對于未來,王琳沒有太多設想。兩人相愛的時間還不長。他們的共同想法是,待戀愛一兩年后,合適了,再考慮結婚。
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但至少現在,他們步調一致。
而她,仍舊是她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