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日),全新改建的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并同步推出兩大展覽,以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創新的展陳形式,展示了漢代文明的獨特魅力。
歷經兩年改建,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重新開館。新館建筑設計遵循“整體保護”和“最小干預”原則,在原址基礎上進行改建,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展陳面積2800平方米。大葆臺遺址于1974年6月被發現,是距今2000多年西漢廣陽頃王劉建及其王后的墓葬,這也是新中國第一座完整呈現“梓宮、便房、黃腸題湊”葬制的考古發現。
總臺記者 馬欣欣:來到了展館內保留的西漢廣陽王陵遺址,這些由許多木材層層堆疊的木墻,就叫做“黃腸題湊”,它是西漢最高等級的墓葬制度。“黃腸”指的是柏木的芯,“題湊”指的是木材端頭向內層層壘疊的結構。“黃腸題湊”具有牢固、防潮的特點。與此同時,它的頂部還設置了一塊星空藻井,給現場的游覽者帶來更沉浸式的觀賞體驗。
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館長 楊志國:星空藻井展示著漢代四神的圖案,就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同時星空藻井也是漢代所流行的二十八星宿,我們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數字化技術、燈光還有營造的氛圍,讓觀眾更好地來了解和參觀“黃腸題湊”。
本次新館開館還同時推出了兩大展覽。首個臨時展覽“馬王堆生活藝術特展”精選珍貴文物及復原場景,從財富、飲食、服飾、典籍四大維度,全方位展現西漢貴族的精致生活與精神追求。常設展覽“西漢廣陽國歷史文化展”重點展出多件精品文物,以多角度展示了漢代幽燕地區多姿多彩的社會風貌。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