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道漢宮煙浪遠
千年古韻今又逢
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歷經改建
于今日(5月20日)
以全新的姿態與市民觀眾再相逢
想知道怎么逛更精彩?
快跟著這份攻略一起提前探秘
開啟一場精彩的文化之旅吧~
看點一
西漢王室“黃腸題湊”完整呈現
大葆臺遺址于1974年6月發現,是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廣陽頃王劉建及其王后的墓葬。憑借最高等級的墓葬形式“黃腸題湊”而蜚聲海內外。它是新中國第一座完整呈現“梓宮、便房、黃腸題湊”葬制的考古發現。
大葆臺漢墓的奢華,集中體現在“黃腸題湊”,是已發現的規模最大、最豪華的“黃腸題湊”墓。
廣陽頃王劉建的長方形墓室由15880根黃柏木壘成。北面墻壁共有30層,每層縱鋪108根黃柏木;東西兩壁各30層,每層橫鋪160根;南面墻壁留有門形缺口,東西兩側各30層,每層縱鋪34根。這些黃柏木每根長90厘米,端口處大約10厘米見方,大小勻稱,一根一根地逐層疊加。截面對著五重棺槨,朝向中央,整齊地把棺槨圍攏起來,可謂金碧輝煌。
至于采用“題湊”的結構方式,主要是為了墓室的堅固,因為這種結構可以有效緩解封土堆對棺槨的壓力。耗費巨量柏木壘成的長方形內槨圍墻,使來自上層頂板和封土層的巨大壓力被抵消。大葆臺西漢王陵的考古發掘印證了這一點,墓中的“黃腸題湊”結構整齊,異常堅固。
此外,大葆臺漢墓還在棺槨的頂部和底部填入了木炭和白膏泥,然后以土層夯實。這樣,墓室的密封性更好,更有利于防潮,也更加堅固。大葆臺漢墓的“黃腸題湊”,百分之百為柏木,無一雜木,奢華程度不言而喻。
看點二
建筑設計尊重原有遺址及地貌
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
2025年完成全新改建
新館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
展陳面積2800平方米
設有基本陳列展廳與臨時展廳
為了更好展示漢代墓葬文化,此次改建在設計風格、結構規劃及外立面打造上,處處彰顯漢代質樸、閎放的文化內涵。
建筑造型取意漢代墓葬形制
采用覆斗式造型,四面放坡
配合以夯土立面材質
彰顯漢代質樸、閎放的文化內涵
呈現漢代“黃腸題湊”高等級墓葬制式
新館建筑設計遵循
“整體保護”與“最小干預”原則
一號墓被安置在室內展廳
二號墓通過硬質鋪裝等材質
在室外地面再現墓室形制
金代水井成為外庭院景觀
封土堆融入綠化步道
形成獨特的參觀流線
看點三
開館同時推出兩大重磅展覽
博物館將以此次開館為新起點
持續發揮文化傳播功能
打造成為北京地區
漢代文明展示中心
為公眾呈現漢代文明的獨特魅力
推動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螭虎紋玉佩
大葆臺西漢廣陽王陵二號墓出土
常設展覽“勃碣都會 幽燕華章——西漢廣陽國歷史文化展”,依托大葆臺西漢廣陽王陵的考古成果及文物資源,系統闡釋其文化內涵。
首個臨時展覽為“漢風轪華——馬王堆生活藝術特展”,馬王堆漢墓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其出土文物不僅工藝精湛,更生動再現了漢代貴族的生活圖景。本次展覽精選珍貴文物及復原場景,從財富、飲食、服飾、典籍四大維度,全方位展現西漢貴族的精致生活與精神追求。
服務信息
開放日期
2025年5月20日
開放時間
每日9:00—17:00
(16:30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預約方式:
1.基本陳列無需預約,免費向公眾開放。
2.臨時特展購票參觀,詳情請關注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參觀地址:
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北京市豐臺區郭公莊707號)
來源:北京發布、北京豐臺、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北京晚報、新京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