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者具有學有所守的精神,并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更不會改變自己的志向。
學者本身就是研究學問的,要在自己的領域內辛勤耕耘,而不能總是在官場上跑動,不能總是跑項目摟錢。學者要耐得住寂寞,尤其是研究學術的時候,不但要掌握大量的資料,要在書山報海中勤奮搜集材料,而且在寫作的時候要心無旁騖,集中注意力,謝絕一切社交,甚至要躲到僻靜的地方做研究,不能被別人打擾。越是這樣,越能學有所守,學有所成。學者們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堅持自己的志向,不會輕易做出改變。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考中歷史學博士的時候,博士生導師給了他一個痰盂,意思是他在屋里閉門讀書,大小便就在痰盂中解決,不要出門。只有這樣長期埋頭于資料之中,廣泛閱讀,勤于思考,才能寫出歷史著作。倘若整天像一些大學教授一樣,忙于在官場上走動,忙于跑各種項目,就沒有太多的研究成果。這樣的教授會帶研究生或博士生,讓研究生或博士生來搞研究,而自己卻成了甩手掌柜的,跑了項目之后,可以獲得項目資金,擁有絕對支配權,而研究生和博士生卻成了被他們支配的廉價勞動力。這樣的教授就不算學有所守,而是通過學術來獲得名利,還不是自己動手搞學術,是研究生或博士生搞的學術,只不過冠上教授的名字而已。
資本滲透進社會每一個角落之后,把教育弄成了產業,連同大學教育也是如此。每年大學產生的論文不計其數,很多論文都是抄襲的,根本不能被別人引用。有些抄襲國外論文的學者被人家以開會的名義誘捕,被起訴,因為他們侵犯了人家的版權。大學教授官僚化,學術論文抄襲現象屢見不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身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作價出手,連同人命和貞潔都可以作價出售,就更別提學術研究了。大學導師會把學術研究作價出手,讓研究生或博士生來購買。其實研究生或博士生掏了學費以后,就等于購買了這種研究的權利,真正去搞研究,而成果卻算是導師的,不算他們的。長期如此發展,就會導致學術腐敗,大學教授官僚化,而且會出現大學教授性侵女研究生或女博士生的事實,出現學術造假現象,出現學術山頭主義,學術壟斷現象。真正能夠學有所守的教授并不多,因為一旦受到權力系統的打壓,受到資本的收買,他們馬上就動搖了。大學教授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很容易衡量利害關系,尤其要學會自保,在自保的基礎上才能有所進步,倘若連自保都做不到,還怎么研究學術呢?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投機主義思想,他們才離開了學術研究的陣地,甚至成了某些企業或公司的老板,而研究生或博士生是他們的打工人。他們的研究更像是一種生意,只要有研究成果,就算是導師的,而且這種成果會迅速申請專利,迅速推向市場售賣,最終獲利的還是導師,而不是研究生或博士生。導師的權力過大,過分集中,必然導致學術腐敗。導師把學術研究的任務分配給研究生或博士生,就好像現在的工程承包集團把工作分配給農民工一樣。工程承包集團的人員有資質,有施工證明,卻把工作承包給沒有資質的農民工,工程質量可想而知。教授也是如此,把研究任務交給研究生或博士生,自己卻樂得清閑,專注于自己的企業或公司。這樣的學者型老板為數不少,而且鉆了體制的漏洞。相對于那些學有所守的教授來說,這些老板型的教授混得風生水起,還要嘲笑那些學有所守的教授,認為他們“冥頑不通事務”,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會隨機應變,即便研究出了好的科學成果,研究出了先進的理論,也不一定被世人銘記,更不能換回多少錢財。還不如自己經營,干企業老板或公司老板來錢很快,當然就會成為權貴。但權貴不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科學技術才是。學有所守的教授們要研究出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這種研究需要學有所守的精神,需要教授長期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專注發力,而且要鍥而不舍。他說只是跑項目,只是做老板,卻沒有什么科學成果,即便有研究生或博士生研究出的一些所謂的科學成果,也不一定那么可靠,只能證明研究生或博士生學有所守,或者說在讀研或讀博期間學有所守,一旦走上社會崗位,就會拋棄原來的理念,也會拋棄科學研究精神,要專注于弄權或者弄錢了。
學者的本職工作就是要搞學術,而且要學有所守,避免曲學和濫學。古代寫史書的可以用曲筆,卻往往歪曲事實,或者說作者認為曲折地描寫了事實,卻給讀者造成了很大的誤解。直接來寫似乎更為恰當,但迫于權力的壓力,很多史官并不能直接寫,而是用曲筆來寫,委婉地敘述。即便如《左傳》那樣的記述,也仍然有一些曲筆的存在。《戰國策》的記述更是泛濫,寫了很多說客朝秦暮楚的行為,似乎在顯示功利主義,卻讓人覺得變了味道。所以他們大多只說事實的一方面,或者說謊言欺騙國君,進而玩弄政治,卻被當成了楷模,而且能夠獲得高官厚祿,怎么說都是一種誤導。尤其是在兵荒馬亂的時候,很多知識分子不能學有所守,就會依附于權貴,甚至經常以權貴為跳板,跳來跳去,最終荒廢了生命,學術上面也沒有什么成就。即便有的知識分子著書立說,也往往剽竊他人的觀點,甚至雜湊一些觀點,就算是自己的著作。這樣的著作并不能流傳久遠,甚至被后代學人稱為偽書。還有的知識分子偽造著名大儒來寫作,也寫了不少的偽書。民國時期一些知識分子有自己的操守,能夠堅守學術陣地,終成大家。而當時的權力系統管控并不是十分嚴格,甚至完全沒有管控,實現了兼容并包的思想,最終導致很多大家出現。而到了文革期間,很多知識分子被打倒了,學術上簡直一片空白,很多有操守的知識分子不堪忍辱負重,自絕于人間。有的知識分子當牛做馬,最終熬過去了,平反之后又來了一波新的創作高峰。
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曾經說過,要守住內心那份平靜。不管是當老師的,還是搞學術研究的,都需要守住內心的平靜,甘于清貧,而不是追名逐利。只有做到學有所守,才能搞長期的研究,不斷開拓創新,不斷培植后進,才能體現學人真正的風骨和精神。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