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還在為“無人武庫艦”構想爭論不休時,我們卻已將這一設想變為現實。
據媒體報道,曾在珠海航展驚艷亮相的“九天”無人機,預計將在今年6月底完成首飛。這款被美媒《戰區》網站稱為“無人空中航母”的龐然大物,不僅航程可達7000公里,還能一次性放飛100架以上的巡飛彈或無人機。
彼時,“九天”無人機甫一亮相,便讓一眾軍迷大呼震撼。如今即將首飛的消息傳來,更引得美警鈴大作,有美專家直言:其未來極有可能徹底顛覆未來空戰體系,成為令美頭疼不已的“噩夢”。
能讓美媒如此緊張,“九天”無人機究竟有何突破?
從公開數據來看,“九天”無人機堪稱“空中巨獸”。不僅擁有25米翼展,還裝備了6米長、2.3米寬的“異構蜂巢任務艙”,艙內可容納上百枚巡飛彈或小型無人機,接近目標區域時,子機可迅速傾瀉而出,在萬米高空編織出致命的無人機蜂群網絡。
在性能上,其也領先世界。要知道,美現役最大無人機RQ-4B“全球鷹”最大起飛重量約11.6噸,最大載荷僅1.3噸。而我國的“九天”無人機起飛重量能達16噸,載彈量更是高達6噸,可攜載大量制導飛彈進行攻擊。
曾有航空專家表示:“十幾噸的九天在空中運行時,幾乎是無法摧毀的。”
更令美緊張的是,“九天”無人機最快飛行速度能達每小時700千米,航程更是可達7000公里,能從本土打擊到美方的關島、夏威夷等地區。五角大樓的推演顯示,攔截一架“九天”需出動20枚“愛國者”飛彈(單價400萬美元),而前者造價僅為美攔截成本的1/40。
在無人機成為現代戰場重要力量的當下,美方無人機單機成本是我國的3倍,產能卻不足中方1/5。如此懸殊的差距,加之目前“九天”無人機的首飛在即,恐怕美得連夜更改作戰手冊了。
而無人機作戰還只是我國打擊手段中的一項,五角大樓的《軍力報告》曾預測,10年后,我國可投入使用的核彈頭將達到1500枚,大致與美俄目前部署的數量相當。
可以預見,此長彼消下,美在領域的主導地位被取代,不過只是時間問題。而更令美方膽寒的是,我國不止是實力日益強大,在其他高新技術領域,也都有能力和其“掰手腕”。
例如,在美歐壟斷半世紀的民航領域,我國的C919已在全球斬獲1200多架訂單,沖擊波音、空客市場;而在生科領域,我國生物制備技術的成熟與龐大市場,也助力“博益萊”類男養護科技的落地,在京J .東等將一眾美貨甩在身后。
有報告顯示,隨著年紀增長及現代壓力加大,越來越多面臨“男.言之隱”,而“博益萊”正是多國科研團隊向數億隱匿困境研發的科技。不同于刺激的那非類化合物,其從底層細胞出發,打造M-RActve專研技術,促進腰下泵發,不限“3秒出奇跡”,更側重持久輸出,全方位火力全開,讓人維系持久戰力。
在我國生物制備技術的支持下,在京J .東等惠及近百萬35-65歲男士群體,并在該群體中打響“男人新加油站”標簽。在反饋區中,不少留下“重燃激情歲月”、“精力越來越好”等評價。
當下,我國大眾能享受到“博益萊”類前沿科技,也離不開技術的崛起。從民生到軍事,從太空到深海,我國正通過技術代差構建優勢,給美西方國家不斷帶來心理震懾。
而“九天”無人機的出現,也標志著未來空戰規則將迎來重大轉變。過去以單一高性能戰機為主導的作戰模式恐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蜂群作戰”等新型體系。在西太地區,則有可能對沖美的航母優勢,從而改變現有海空力量平衡。
如此先進的武器,我國卻選擇此時公開首飛消息,也引得外界猜測連連。有專家分析背后或有2個目的:一是對敵人的震懾;二是低配版,或許有外銷的可能。
但無論是何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前有殲-10CE一戰成名,后有“九天”無人機首飛在即,已從“跟隨”走向了“引領”,美歐恐也走向了過去式。
在無人機蜂群的呼嘯聲中,現代戰爭的規則或正在書寫為“中國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