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本為孩子們授課。本人供圖 4月30日,走進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熱貢藝術畫院,在全國勞動模范獲得者娘本院長的帶領下,數十名學生正專注繪制唐卡。在顏料調配區,一名學生正將研磨好的青金石、朱砂等天然礦物顏料倒入瓷碗,反復攪拌,調配出細膩的色彩。另一位學生手持畫筆,屏息凝神,仔細為唐卡圖案描出金色輪廓。
作為畫院的領航人,娘本不時穿梭在學生中間,為學員示范技藝、逐一點評修改畫作。他時而俯身觀察學生筆觸,講解線條走勢;時而與學生探討色彩搭配,分享多年積累的經驗。在這個屬于勞動者的節日里,娘本以勞模的堅守、熱忱與唐卡為伴,扎根創作與教學一線,用質樸的方式詮釋勞動的價值。
“‘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言猶在耳,時刻激勵著我。”在娘本看來,唐卡這一藝術創作,把匠人匠心體現得淋漓盡致。
娘本滿含深情地說,不久前,他與六位徒弟共同創作的唐卡作品《五十六個民族》在北戴河展出。這幅作品耗時六個月完成,凝聚了師徒的心血。
創作一幅唐卡需歷經多個復雜步驟。起稿構圖時,要反復琢磨人物比例、線條走勢,待研磨好天然礦物顏料后,采用層層疊加的方式為圖案上色,接著再為主體繪出金色輪廓。最后的畫眼眶、點瞳孔等開眼工序,更是決定畫作神韻的關鍵,稍有偏差便功虧一簣。“唐卡繪制容不得絲毫敷衍,每一道工序都是對技藝的考驗,對耐心的磨煉。唯有秉持這份匠人匠心,方能讓唐卡藝術在時光長河中熠熠生輝。”
娘本回憶,十二歲那年拜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門下。寒來暑往,他在師父的畫案邊潛心學習,六年如一日地堅持,終于在十八歲時得到師父首肯,第一次獨立完成唐卡畫作。
二十歲的娘本已能獨立帶徒,但他從未停止精進技藝的腳步。后來,他跟隨一級美術師羅家寬,系統學習漢族傳統工筆繪畫。他大膽嘗試,將唐卡的用金技藝與漢族工筆繪畫的線描技法相融合,逐漸形成精湛獨特的藝術風格。
2006年8月,娘本創辦黃南州第一家唐卡畫院——青海黃南州熱貢畫院。他深知,熱貢唐卡藝術不應被“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舊規所束縛。于是,他毅然打破傳統桎梏,向所有熱愛唐卡藝術的人敞開畫院大門。
“習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大會上指出,要著眼推進共同富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造更加良好的就業和勞動條件,推進高質量就業。”娘本談及這番話語時目光堅定,“這與我創辦畫院的初心不謀而合。我把熱貢唐卡藝術家族傳承、師徒傳承擴大到全社會傳承,免費招收貧困家庭子女和孤兒,為他們提供食宿、礦物質顏料等便利條件學習唐卡,手把手傳授繪制技藝,為的就是讓更多人通過勞動掌握立身之本。”
娘本始終相信,唐卡藝術不僅是文化瑰寶,更是能夠托舉人生的技藝。在他毫無保留地悉心教導下,一批批學員從執筆生疏的學徒,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畫師。如今,已有2000余人在他的畫院學有所成,其中800余名藝人更成長為熱貢唐卡藝術保護、傳承與發展的中堅力量,為黃南州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畫院堅持開放式教學,現在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3名學生在此學藝。”娘本介紹,“唐卡講究口傳心授,更注重‘學藝先修德’。”在他的悉心教導下,年輕學子們不僅熟練掌握唐卡繪制的專業技法,更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涵養出獨特的審美意趣。日復一日地專注研磨、精心勾勒,淬煉出年輕學子耐心沉穩的性格,幫助他們更好領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表彰大會上,“努力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的號召,更堅定了娘本授藝育人的決心。他為年輕唐卡畫師開展礦物顏料調配使用技藝、白描起稿技藝、上色暈染技藝、金線勾勒技藝等一系列技能培訓,幫助技藝不精、手法生澀的年輕畫師實現從“會畫”到“畫好”的蛻變。
“五一”的驕陽為熱貢大地鍍上金邊,在娘本的熱貢藝術畫院里,礦物顏料研磨聲與畫筆摩挲聲交織成獨特的勞動樂章。當歡慶的氣息彌漫四周,娘本和他的學院依然以最虔誠的姿態,扎根在唐卡藝術傳承的土壤里,用堅守與熱愛,詮釋著勞動者最純粹的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