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生孩子,到底是誰的問題?
伴隨著出生率逐年下降,各個國家也陷入了恐慌之中。
然而,對此現狀,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卻表示:生不出孩子的原因都在男性身上。
這究竟又是什么說法呢?
出生率持續降低的表現
如今,全球生育率持續走低已成為了一場悄無聲息的“人口革命”,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總和生育率已從1950年的4.7降至2021年的2.3,接近維持人口穩定的2.1警戒線。
這場“無聲的浪潮”正在重塑當今人類社會的基本面貌,各個國家的出生率也實在讓人堪憂。
在韓國首爾江南區月子中心,門可羅雀的景象折射出韓國生育率(0.78%)全球墊底的現實,日本幼兒園不斷傳出閉園的消息,適齡兒童數量已經連續42年持續下降了。
中國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800萬,但上海戶籍人口的生育率卻僅占0.7%,獨生子女政策形成的“421”家庭結構正在倒轉。
這些地區,都呈現出“三高”的特征,也就是職場競爭高壓、教育投入高額、住房價格高企。
韓國首爾新婚夫婦平均需要攢夠11年才能買得起房,北京學區房的價格甚至要超過家庭年收入的30倍……這些無形中都為家庭增加了沉重的負擔。
而就其他國家而言,德國生育率長期徘徊在1.5%左右,美國的生育率跌至1.66%的歷史新低,加州硅谷的精英們寧愿把錢花在加密貨幣上,也不愿意拿來養育孩子。
法國作為歐洲生育率“高地”,雖然出生率達到1.83,但卻面臨著郊區移民與本土居民生育率的兩極分化。
除此之外,人們婚姻觀念的根本轉變也是造成出生率低的關鍵因素之一,日本“終生未婚率”突破30%,中國的“懶婚族”群體也在逐步擴大,年輕人似乎非常抵抗“婚姻”。
同時,生育決策也從“家庭義務”轉向了“個人選擇”,現在的年輕人誰管你要不要傳宗接代,只想著及時行樂,享受當下的美好生活。
而這一些,都要歸結于城市化進程所催生出的新型的生活方式,在科技感十足的深圳,人們平均初育年齡推遲到31.6歲,與上世紀相比,延后了至少近10年的時間。
目前,全球大城市正在演變為“兒童稀缺型”社會,這場全球性的生育衰退也正在改寫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
而這不單單只是人口數量的簡單變化,更是人類對生存意義、家庭價值、社會結構的根本性重構。
當生育率曲線持續下行,我們正在見證的或許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轉型之一,對此,著名諾貝爾獎得主歸結出了原因……
諾獎得主提出:多國生育率暴跌,原因都在男性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勞迪婭·戈爾丁提出的“生育率暴跌,其實原因都出在男性”的結論。
這一結論的提出,無疑顛覆了人們傳統認知中,將生育壓力歸咎于女性的思維固化。
根據她的研究顯示,現代職場結構與男性對家庭責任的逃避,構成了阻礙生育的核心矛盾,這個看似反常識的結論,其實才是基于對半個世紀勞動力市場變遷的真正深層次的剖析。
戈爾丁研究發現,高薪職業就像一個“時間黑洞”,以美國為例,收入前10%的男性每周工作時長要比1979年增加8.2小時,而陪伴子女時間僅增長半個小時。
在東京某單位,35歲男性的平均工作日睡眠時間壓縮到4.5小時,這種隨時待命的工作文化,無疑將男性鎖定在“缺席的父親”角色之中。
而更嚴峻的是職場晉升的隱性規則,企業傾向于獎勵“隨時待命”的員工。
硅谷科技公司中,放棄育兒假的男性獲得晉升的概率高出27%,這種制度性的壓迫,使得部分男性陷入“賺錢養家”與“參與育兒”的二律背反。
戈爾丁指出,男性對家務的消極態度形成負向循環,日本內閣府調查顯示,65%的丈夫認為“掙錢就是盡責”。
但現實卻是東京普通家庭僅靠單收入就已經難以維持生計,這樣的結局只能迫使妻子在“職場和育兒”的雙重壓力下選擇少生。
如今,各國政府推出的育兒支持政策頻頻失靈,戈爾丁揭示其根源在于制度設計中的性別盲視。
瑞典雖提供480天共享產假,但男性平均僅使用28%,導致雇主潛意識歧視育齡女性,倫敦金融城推行“靈活辦公”后,選擇彈性工作的女性晉升率下降41%,但男性卻不受影響。
這種系統性的偏差,使得當代女性面臨殘酷抉擇,要么放棄職業發展,要么就壓縮生育計劃。
結語
傳統的性別角色認知成為了隱形的額“枷鎖”,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使得北上廣深30%的男性拒絕分擔育兒的壓力,育兒壓力全部壓到了女人身上。
而戈爾丁的解決方案直指要害——重構“成功男性”的定義標準,畢竟,生育從來不是女性單方面的責任,而是人類文明存續的共同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