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踏月嘶風——老甲大寫意作品展”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展覽通過80余件作品與文獻,全面呈現賈浩義(筆名老甲)60余年藝術探索成果,明年是“馬年”,其以馬為精神符號的大寫意風格尤其引發關注。老甲筆下的“馬”不僅是視覺符號,更是對時代精神的回應——掙脫程式束縛、呼喚剛健雄強的美學范式。
老甲自畫像,20世紀90年代,46.5×34.5CM
本次展覽空間分為兩層:一層以數字影像與工作室場景“意臨”還原創作現場,展現老甲從傳統寫實向大寫意轉型的實踐軌跡;二層通過“心之光”“天地游”“人世間”三大主題,串聯其彩色水墨、黑白意象及小品系列,呈現藝術家從個體心性抒發到宇宙生命觀照的創作脈絡。展覽中,《群馬圖》《牛影》等代表作以奔涌的動勢與極簡的墨韻,詮釋了“以神寫形”的美學主張。
《大草原》,97×180CM,2005年
老甲的藝術探索打破傳統文人畫的筆墨程式,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融入東方寫意精神,創造出兼具力量感與哲學意味的“非常大寫意”風格。其作品中,“動勢”成為核心語言——墨塊如風雷翻卷,線條似筋骨錚鳴,以《巴特爾》《呼倫貝爾的漢子》為代表的草原題材作品尤為凸顯這一特質。策展人吳洪亮所言,老甲的創作“以勢破形”,在形神平衡中重構了水墨的現代性表達。老甲稱自己畫畫的宗旨是:“中國人畫中國畫……喜潑辣,重粗獷,自然不雕,博大而磅礴。”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館展廳
主題為“筆墨的在場與超越:賈浩義(老甲)創作中的現代性詮釋”的學術研討會同期舉辦。此次研討會上來自京滬杭等地的20余位學者圍繞“傳統筆墨的在場性”與“現代性超越”展開討論。美術史論家皮道堅提到,20世紀以來中國傳統繪畫的現當代轉型,是中國繪畫也是中國思想史的大事,老甲是在轉型過程中的藝術家代表。
《正當年系列·一匹馬就是全部宇宙》,69×69CM,2025年
老甲早期師承衛天霖、吳冠中等名家,在學院派寫實訓練中植入對形式語言的反思,通過大寫意實現“以我法寫我心”的藝術覺醒,構建了水墨的當代可能,從“以形寫神”到“以神馭形”的轉型,為傳統藝術的創新提供了實踐范本。出品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石墨表示,這場展覽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校慶2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也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館對當代水墨領域的持續研究與品牌展覽。本次展覽總結賈浩義藝術生涯,通過“現場感”展示與學術闡釋,激活寫意精神,使得其在當代再生。
《巴特爾》,283×191CM,1997年
本次展覽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老甲藝術館主辦,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策展,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林明杰擔任學術主持。主辦方表示,“博物館進校園”旨在讓博物館的藝術資源走進校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教體驗。此次展覽的舉辦,亦是藝術家、博物館響應這一號召、推動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對話的生動實踐,讓大寫意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在新時代校園里激發靈感。展覽將持續至9月10日。
原標題:《在視覺藝術學院舉辦的這場展覽上,看老甲如何“掙脫程式束縛,呼喚剛健雄強”》
欄目編輯:江妍 圖片來源: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館
來源:作者:樂夢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