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特朗普忙著調停俄烏之間的沖突。只是沒有想到,在這樣特殊的時間節點,美國傳來四個噩耗,日本和印度這兩個“同盟”國家卻突然反水,向美國開始施壓,甚至就連美國內部,也出現了20個州“造反”情況,一時之間,美國內憂外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特朗普的外交風格向來以“高調談判”著稱,2025年5月19日,他在社交平臺宣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兩小時通話,聲稱俄烏即將啟動?;鹫勁?,并樂觀預測雙方都能從戰后貿易中獲益。
為展示影響力,他還迅速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歐盟及多國領導人通話,甚至拉攏梵蒂岡作為談判主辦方。不過,這場“外交秀”的實質進展存疑。
特朗普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暫不追加對俄制裁,理由是避免局勢惡化,但暗示若談判無果,可能隨時翻臉。這種搖擺態度暴露了其策略核心,通過制造和平締造者形象轉移國內矛盾,而非真正解決沖突。
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雖未直接參戰,但通過軍援、制裁和輿論戰深度介入。不過,三年的消耗讓美國民眾逐漸對這場遠方的戰爭失去耐心。
2025年初的民調顯示,62%的美國人認為政府應優先解決國內通脹問題,而非繼續支持烏克蘭。特朗普此時高調介入調停,顯然瞄準了選民的心理,用結束戰爭的口號換取支持率。
普京在通話中釋放的“戰后貿易合作”信號,被特朗普形容為“潛力無限”。但分析人士指出,俄方此舉實為緩解制裁壓力的緩兵之計。
自2022年起,美國聯合歐盟對俄實施了涵蓋能源、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全方位制裁,導致俄羅斯GDP縮水近15%。
俄方提出的貿易合作缺乏具體方案,更像是一張空頭支票。而特朗普對此的熱烈回應,則被批評者嘲諷為用美國的市場換普京的掌聲。不管調停的結果怎樣,可是美國也出現了“內憂外患”情況,收到了4個噩耗。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在第二任期愈發激進,但這一次,連傳統盟友也忍無可忍。日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日本原計劃要求美國全面取消關稅,但迫于國內農業團體和參議院選舉壓力,不得不轉向降低關稅的折中方案。
為換取美方讓步,日本提出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和汽車,但此舉可能激怒本土利益集團。矛盾焦點集中在汽車關稅。日本對美出口的汽車及零部件長期被加征高額關稅,占貿易總額的40%,但美國自2018年起對該領域加征25%關稅,導致日本車企每年多支付超50億美元。
為打破僵局,日方提出進口更多美國玉米和大豆,但這直接觸痛了日本農業團體,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強大游說勢力。
首相石破茂試圖在談判中強硬表態,但實際操盤手赤澤亮正已顯露妥協跡象。這場拉鋸戰背后,是日本在盟友關系與經濟利益間的艱難權衡。日本的內部聲音并不統一,石破茂堅持“零”關稅,而赤澤亮卻在上周要求重新評估美國關稅。
5月19日媒體報道,日本準備底牌,應對第三輪日美關稅談判,日本之前希望美國取消關稅,現在已經轉變為接受美國降低關稅。
一向對美溫和的印度,在2025年5月13日,印度突然在WTO提議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矛頭直指美國對印度鋼鋁產品征收的25%關稅。這一反制措施影響約76億美元的對美出口,堪稱莫迪政府迄今對美最強硬舉動。
此前,印度為緩和貿易摩擦,曾單方面降低8500種工業品關稅,包括波本威士忌和哈雷摩托車,這兩類商品長期被特朗普視為“美國榮耀的象征”。
不過,美方并未投桃報李,反而在印巴沖突中偏袒巴基斯坦,徹底激怒新德里。分析認為,印度此舉受兩大因素推動,中美關稅戰緩和讓其看到“以規則制衡美國”的可能,印美在印巴沖突等問題上的分歧加劇。
特朗普的國內政策同樣引發軒然大波,2025年5月19媒體報道,伊利諾伊州、加州等20個州的總檢察長聯合起訴聯邦政府,指控其將移民執法與聯邦撥款掛鉤違憲。
爭議源于特朗普4月簽署的行政令,若地方政府不配合聯邦移民執法,將失去用于基建、救災等關鍵領域的撥款。各州認為,此舉篡奪了國會的財政權,并脅迫地方服從聯邦意志。加州總檢察長邦塔直言,用修路的錢逼抓移民?這是赤裸裸的威脅!
這已非特朗普首次因政策遭法律挑戰,此前,其關稅政策被多個行業起訴,廢除出生公民權的行政令也被法院叫停。
此次20州聯合訴訟,不僅凸顯聯邦與地方的權力博弈,更反映民眾對政府濫用權力的不滿。若敗訴,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恐徹底失效;若勝訴,則可能激化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的長期矛盾。
當政治紛爭如火如荼時,自然災難給了美國又一記重擊。5月19日,強風暴席卷肯塔基、密蘇里等15個州,導致28人死亡、40人受傷,10萬戶家庭斷電??纤轂那樽钪兀罅糠课莸顾?,救援進度因道路損毀嚴重受阻。
諷刺的是,白宮至今未對此事正式回應。批評者指責特朗普政府忙于外交作秀和黨爭,卻忽視了國內基礎設施的老化和應急體系的漏洞。
此前,聯邦政府削減氣候變化研究預算的舉措,也被認為削弱了災害預警能力。這場風暴不僅考驗地方政府的救災效率,更可能成為壓垮特朗普支持率的最后一根稻草。畢竟,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怒火,很容易因天災處置不力而徹底爆發。
2025年5月的美國,如同一場“復合型危機”的試驗場。特朗普的外交調停更像一場公關表演,難以掩蓋內政的千瘡百孔,盟友因利益分歧倒戈,地方政府為自治權抗爭,自然災害又暴露出應急體系的脆弱。
這些事件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單邊主義路線的必然結果,忽視國際合作規則、強推國內激進政策,最終導致內外信任崩盤。
正如強風暴席卷15州造成28人遇難一樣,政治與經濟領域的風暴若持續升級,美國社會的裂痕或將難以彌合。留給特朗普的難題不僅是如何應對危機,更是如何避免成為危機的制造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