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一名學生掉進化糞池,不幸身亡。5月20日,校方發布通報稱,19日下午3點51分,“該同學在體育課后不慎墜入化糞池,同行同學施救未果后向老師報告,學校立即投入救援并報警求助。經消防、醫療等力量全力施救,仍不幸死亡。”目前,該校已成立工作專班,配合有關部門處置,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加強風險排查,確保校園安全。
一條年輕的生命以這種方式消逝,令人扼腕嘆息。從媒體披露的細節看,這場意外本可避免,卻因校園安全管理中層層漏洞的疊加,最終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正因此,校方通報中的“不慎”二字,顯得格外刺眼。
該校一位知情學生稱,涉事化糞池用一塊“僅能承重大約4歲小孩重量”的腐化木板遮蓋,表面還鋪著假草皮,路過者根本無法察覺腳下潛藏的危機。此外,悲劇發生在學生上完體育課后歸還學校籃球的路上,也說明涉事化糞池的位置并不偏僻,處于學生日常活動區域。
以此看,悲劇的發生看似偶然,實則也有必然的成分。深達數米的化糞池、腐化脆弱的木板井蓋、足以亂真的假草坪——放任這么大的安全隱患存在,校方在管理上顯然存在漏洞。
學校作為校園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有義務在能力范圍內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從現有信息看,學校恐怕未能盡到應有的安全保障義務。無論是從校園設施的日常維護,還是從危險區域的警示標識和圍擋設置來看,學校都存在著明顯的疏漏和不足。
這起事件并非孤例。從實驗室爆炸到校舍坍塌,校園安全事故屢見報端,根源皆在于安全防線的層層失守。一些學校將經費投入面子工程,卻對基礎設施偷工減料;日常管理中,安全檢查淪為“走過場”,隱患整改止于“打補丁”。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學校將學生安全視為概率問題,心存僥幸,直至悲劇發生才倉促補救。這種功利主義的安全觀,實則是將學生的生命置于風險賭局之中。
這起悲劇再次敲響校園安全警鐘。校園安全必須從“文件重視”轉向“行動落實”。具體而言,學校需建立常態化風險排查機制,對水電設施、建筑結構、危險區域等進行定期檢查并公開結果,尤其對化糞池、窨井蓋等隱蔽設施進行全面排查、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監管部門應強化對民辦院校的督導,避免因逐利傾向壓縮安全投入。
一條生命的代價太過沉重。唯有將“安全無小事”從口號變為行動,讓每個環節的責任人真正敬畏生命,才能避免“不該發生的悲劇”一再上演。
作者:耳東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