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不斷優化演藝行業扶持政策,充分發揮交通區位、文旅資源等優勢,以豐富多彩的高品質演藝產品支撐演藝產業繁榮發展。
2025年《川商》4月刊
產業報道
原文刊載于《川商》2 0 25年4月刊
當“看演出”成為旅游新風尚,四川的成績引人矚目。
數據顯示,2024年,四川僅成都市就開展各類演出超2萬場,同比增長67.1%,觀眾達1000萬,同比增長52.53%,票房收入25.88億元,同比增長39.48%。其中,音樂演出5810余場,音樂演出票房收入約16.93億元,同比增長27.71%,帶動消費約63.5億元。
4月15日,大麥總裁何弭在2025中國(成都)演出交易會開幕主論壇上表示,2024年大型營業性演出仍處于高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大型演唱會、音樂節作為重要文化消費載體,正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型引擎,帶動文旅產業從“流量經濟”向“質量經濟”轉型。
據了解,近年來,四川不斷優化演藝行業扶持政策,充分發揮交通區位、文旅資源等優勢,以豐富多彩的高品質演藝產品支撐演藝產業繁榮發展。同時,不斷培育壯大本地演出市場主體,發揮演出市場對文旅多方面的帶動輻射作用,推動演出“流量”轉化為文旅消費“增量”。
四川省演出娛樂行業協會會長劉傳對川商傳媒表示,四川演藝產業正依托政策紅利、市場需求、技術創新、集群發展及國際化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政府、企業、文化機構需協同發力,平衡區域發展、提升內容質量,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中西部演藝高地的地位。
政策護航
助推演藝產業發展
據了解,四川在演藝產業方面推出了多重利好政策,有力推動了演藝市場的發展。
4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21條”),聚焦擴大有效需求、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21條指出,為促進演藝賽事經濟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演藝賽事活動對塑造文旅品牌、帶動消費升級、提升城市影響力的積極作用,實施演藝賽事活動激勵。對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引進在川舉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的主辦單位,省級財政根據累計售票總人數、售票收入及經濟貢獻,給予最高500萬元激勵;引進高品質劇場演出的主辦單位,省級財政根據累計觀演觀眾人次及經濟貢獻,給予最高90萬元激勵;引進全國性演藝賽事交易活動的主辦單位,省級財政根據參展企業和簽約情況,給予最高300萬元激勵;引進國際重大體育賽事活動的主辦單位,省級財政根據賽事級別,給予最高600萬元激勵。
21條明確,實施重大文旅消費促進活動激勵。為充分發揮重大文旅消費活動對帶動文旅產業發展、促進文旅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實施重大文旅消費促進活動激勵。對202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引進在川舉辦國際性、全國性重大文旅消費促進活動的承辦方,省級財政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一次性獎補。
此外,根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鏈專項工作方案》,明確將演藝產業作為文旅經濟發展的核心,提出到2027年演藝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的目標。
“四川在演藝產業方面推出利好政策,及時回應了演藝市場和企業的迫切需求,可以促進演藝資源交流互通、優勢集成。”四川省演出娛樂行業協會會長劉傳認為,通過政府獎補,可以降低演出成本與投放價格,有效提升演出項目的引進與流動,推動演出經濟發展效率變革,提升演出市場消費的速度與效率。
四川瀚博文旅集團董事長袁建坤對川商傳媒表示,四川作為文旅大省,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加上成都作為新一線強勁的城市消費力,為演藝產業提供了天然的流量入口。他認為,四川演藝產業的發展,需以政策為杠桿、以本土企業為主體、以差異化定位為核心,將“流量”轉化為“留量”,助力四川成為全國演藝經濟的新高地。“四川演藝市場雖活躍,但多數活動缺乏獨特定位,存在同質化競爭。”對此,瀚博文旅以“搏擊+音樂節”為差異化定位,避開與傳統演唱會的直接競爭,切入“體育娛樂化”藍海市場。
挑戰仍存
多元創新未來可期
川商傳媒從四川省演出娛樂行業協會了解到,近年來,四川省演藝經濟呈現“爆發增長——高位承壓——潛在下滑” 的階段性特征。
劉傳對川商傳媒表示,目前四川演藝產業面臨的挑戰存在多個方面:首先,區域市場競爭激烈。當前全國演出市場已進入高度競爭階段,呈現出“頭部虹吸、資源爭奪、業態迭代”的立體化博弈格局。長三角、珠三角已形成“演唱會經濟帶”,中西部地區更多需要依賴政策驅動市場持續繁榮。
其次,演出場館制約發展。演唱會作為典型的規模經濟業態,頭部藝人基于票房收益與演出效果設定嚴格的觀眾容量門檻。如某明星的巡演要求單場最低觀眾容量4萬人,而四川省內最大的東安湖、五糧液(鳳凰山)體育公園主體育場,舉辦“大演”(大型營業性演出)最大核定觀眾容量僅3.5萬人,無法滿足頂流藝人演出需求。
第三,本土原創孵化不足。四川在演藝內容創作上還需加大力度,特別是在精品劇目的孵化和培育方面有待提升。
最后,全省發展不夠均衡。一線城市成都的演出資源豐富,觀眾需求高、演出市場呈現一派繁榮景象,而其他二三線城市演出市場發展緩慢。從中國(成都)演出交易會簽約項目分布來看,成都以外的市州項目占比較低。如何讓政策紅利惠及全省,推動四川演藝產業整體發展,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對于四川演藝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劉傳建議四川打造“跟著演出來旅行”線路,憑演唱會門票可免費游覽相關景點,進一步推動“演出+文旅” 深度融合;在技術創新與業態融合方面,持續探索“云演藝”、VR/AR、全息投影等技術,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在打造城市演藝新空間上,將相關景點商圈嵌入小劇場、快閃、沉浸式演出,提升消費體驗。
此外,四川正加快建設四川天府劇場院線,建立省內演藝資源對接平臺,打通全省演藝大市場,形成規模化、集聚化發展,推動優質演藝項目在全省落地開花。同時,將構建全球演藝產業鏈,深化國際產業合作,強化“國際音樂之都”“演藝天府”等品牌影響力。
川商傳媒(雜志)
天下川商的資訊、社交和服務平臺
商務與合作可聯系川商傳媒小助理
【微信ID:CS-scrb】
監督電話:028-86969842
后臺回復【川商】還可加入讀者群
編輯:孫雪涵 責編:侯格格 校對:邱向東
三審:張 鏡
終審:王仁剛
星標【川商】
不錯過每一條推送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文章還不錯
還可以在文末點贊和點擊“在看”
您的星標,對我們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