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土耳其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很“關心”俄烏談判的進展。據央視新聞報道,特朗普19日一晚上打了三通電話。一通打給俄羅斯總統普京,據說通話“挺順利”,且俄烏將“立即啟動”停火談判,一通打給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還有一通則是同歐盟與澤連斯基的聯合通話。
但看似積極的溝通究竟成效幾何?三通電話能否拉近俄烏與停火的距離?
美國趁熱打鐵
俄烏16日在土耳其重啟時隔3年的直接對話,第二天特朗普便“預告”將與普京通話。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肖河看來,特朗普似乎是想“趁熱打鐵”,推進俄烏和談進度,以期盡快取得外交成績。
“當前特朗普執政已過百日,推出的對外政策雖然很多,但罕有成效,且嚴重擾亂美國自身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肖河認為,特朗普不愿錯過任何一個“得分”和露臉的機會。
因此,三通電話一結束,他就急忙在社交媒體發帖“廣而告之”。帖文格外突出他與普京時長兩小時、“基調和氣氛都非常好”的通話。他還描繪了一番俄烏沖突結束后美俄加強經貿聯系、重建的烏克蘭從貿易中獲益的美好圖景:“讓和平進程就此啟動!”
俄烏堅持立場
在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學者鄭潤宇看來,特朗普的“外交努力”只是一廂情愿,卻沒有實力和切實可行的方案,“他僅僅是想從這個沒有任何好處的麻煩中解脫出來”。俄烏雙方對通話給出的截然不同的評價,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按照普京在通話結束后發布的聲明,通話“內容豐富且相當坦率”,特朗普表達了關于俄烏停火的立場,普京則指出俄羅斯支持和平解決危機,但需要找到通向和平的最有效途徑。他強調,俄羅斯的立場是明確的,最重要的是“消除危機的起因”。
澤連斯基則連夜舉行新聞發布會,強調烏克蘭愿意與俄羅斯直接談判,但不會在領土問題上妥協。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要求美國“不要在沒有烏克蘭參與的情況下對與烏克蘭相關事宜作出任何決定”。
肖河指出,美國對烏克蘭的影響力在于能幫助烏克蘭對俄作戰,但如今烏克蘭已經逐漸適應美國援助大幅削減乃至歸零,美國也失去了對烏克蘭的主要杠桿。“如果美國實現和平的方式是讓烏克蘭完全接受俄羅斯的停火條件,那么烏克蘭完全可以直接和俄羅斯溝通,不需要通過美國這個中間商,看似強勢的美國也并不能對烏克蘭予取予求。”
鄭潤宇認為,如今特朗普對俄烏既不愿采取大棒政策,也不愿給“胡蘿卜”,因此幾通電話溝通效果有限。在先談判還是先停火這個問題上,俄烏依舊堅持自己的立場。“顯然,特朗普既沒有說服普京,也沒有說服澤連斯基。”在俄烏關切的安全保障問題上,美國也沒有給出有價值的建議或承諾。至于特朗普畫出的經貿合作“大餅”,普京和澤連斯基也并不信任。
“一切維持原狀”
“當下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俄羅斯在軍事方面的相對優勢。”鄭潤宇表示,俄羅斯并不急于停戰,而烏克蘭雖然缺少來自美國的直接軍事支持,卻從歐洲找到了底氣。“所以現在看來,俄羅斯可以繼續在戰場上推動,也可以相對減緩軍事行動。烏克蘭只要得到外部,主要是歐洲的進一步支持,就可以繼續打。而美國想脫身,所以現在進入了一種非常糟糕的狀況。”
正因如此,特朗普一面渲染通話順利,俄烏將立即停火,一面表示如果他認為無能為力,將“退出”談判。肖河認為,“退出”可能也是特朗普政府內一些人的真實想法。俄烏其實都不希望美國來調停,對俄羅斯來說,目前戰局相對占優,美國的提案沒有吸引力;對烏克蘭來說,它需要的是美國的援助而非斡旋,且認為美國過于偏向俄羅斯。因此,特朗普以退出談判作為施壓手段并沒有什么實際威懾力,甚至也可以說是一種止損方式。
鄭潤宇指出,俄烏沖突的源頭是北約東擴和烏克蘭加入北約,如今西方陣營有意識地回避“北約”這一可能導致沖突升級的因素,但美俄其實有深度溝通的空間和意義。“然而各方似乎都沒有相關想法,也沒有事實上的推進。從特朗普與普京第一次通話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了,一切仍然維持原狀,沒有改變。”
原標題:《特朗普一夜三通電話,俄烏停火還有多遠?》
欄目編輯:王若弦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齊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