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間,澤連斯基乘坐的專機剛剛抵達土耳其,但他不會想到,等待他的不是峰回路轉的外交突破,而是接踵而至的3個壞消息。
澤連斯基做好談判準備時,克里姆林宮發布聲明表示普京不會出席,并公布了談判代表團名單,以梅津斯基領導的“外交專家團隊”。這個團隊雖包含多領域官員,但未涉及核心決策層,梅津斯基雖有談判經驗,卻無權代表普京決策。
普京不出席的行為,反映了俄羅斯對澤連斯基政權合法性的否定。烏克蘭憲法規定澤連斯基任期至2024年,但他以戰爭為由凍結大選,延長總統任期,俄方不承認其“戰時總統”地位。
澤連斯基在前往土耳其前,對外放話稱只與普京談判,不會見任何俄羅斯方面其他人。原本烏克蘭想以和談的大義施壓普京出面,然后達成俄羅斯承認他的政權合法的目的。畢竟真若實現普京與澤連斯基的面對面會談,那無疑是在向外表明俄羅斯承認澤連斯基代表烏克蘭,承認他的總統位置合法性。
但澤連斯基的算計反而被普京利用,反將了其一軍。俄方代表團在伊斯坦布爾表示,他們帶著消除沖突的誠意,但要求烏克蘭正視現實,即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放棄加入北約。可以說澤連斯基的“總統外交”,在普京直接缺席下,變成了一場個人政治秀,但卻缺乏嘉賓和觀眾。
正當澤連斯基收到普京不會出席談判的消息時,另一則壞消息從美方那里傳來:特朗普宣布取消赴土與會計劃。特朗普此前曾高調宣稱“可能飛往土耳其斡旋”,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催促澤連斯基“立即接受普京的談判提議”。但普京明確不出席后,特朗普迅速調整策略,跟隨不出席,轉而改派美國務卿魯比奧率團參會。
特朗普的“變臉”并非偶然。自2025年1月上任后,他的烏政策出現重大轉變:停止軍事援助、要求用稀土資源償還債務,并威脅若烏克蘭不妥協將面臨消失的風險。特朗普政府試圖減少歐洲的影響力,主導俄烏和解,以便為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布局騰出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雖然取消行程,卻安排國務卿魯比奧與俄方代表團私下會晤。既避免了與澤連斯基的直接沖突,又為美俄私下交易創造了機會。正如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專家馬克西米利安?赫斯所言,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實際上將烏克蘭視為地緣政治博弈中的一枚棋子。
如果說普京和特朗普的缺席是澤連斯基的“面子打擊”,那么不讓烏克蘭參加北約峰會則直擊澤連斯基的戰略命脈。在澤連斯基抵達土耳其的同一天,美媒透露,美國正極力反對邀請烏克蘭參加今年6月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自沖突爆發以來,澤連斯基從未缺席北約峰會,此次或將打破延續3年的傳統。
此決定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對烏克蘭態度的進一步冷卻。2月,特朗普稱烏克蘭加入北約不現實;3月談判礦產協議時避開北約議題。美國立場影響北約議程,荷蘭將峰會簡化為“國防開支討論”,取消北約-烏克蘭理事會會議。烏克蘭在北約地位受“邊緣化”策略影響,處境艱難。
三重打擊的疊加,正暴露出澤連斯基的外交戰略困境。當烏克蘭憲法權威因戰時體制被架空時,澤連斯基急需通過一場“總統外交”重塑政治權威。普京的缺席不僅否定他的政治地位,更將談判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特朗普的變臉,揭示出西方盟友的不可靠性;北約峰會的“逐客令”,更是將烏克蘭推向戰略孤立的邊緣。
盡管雙方都宣稱尋求和平,但核心訴求南轅北轍:俄方要求烏方承認領土現狀、放棄加入北約;烏方堅持恢復1991年邊界、獲得安全保障。各方的態度以及現狀,讓澤連斯基在談判桌上的籌碼大幅縮水;俄方憑借戰場優勢,正將軍事勝利轉化為政治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