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關注
1
英國政府擬重啟投資移民簽證
在2022年取消了Tier 1投資移民簽證(又被稱為“黃金簽證”)3年后,英國政府正在重啟投資移民項目,試圖讓更多富裕投資人回到英國。政府稱,相關計劃正處于早期制定階段,預計該簽證將鼓勵那些希望居住在英國的高凈值人群投資戰略重要領域,比如人工智能和清潔能源。
在2022年之前,英國的投資移民簽證要求個人投資200萬英鎊資金,未來這一投資門檻將如何確定還沒有定論。Tier 1簽證政策在實施14年后被廢除,當時英國政府宣布該簽證“未能為英國人民帶來福祉,反而為腐敗精英提供了進入英國的機會”。
在英國脫歐之后,其政策不需要與歐盟其他國家掛鉤,因而擁有更大的自由度。歐盟在近十年來一直希望其成員國放棄以簽證換取投資的做法,其中西班牙取消其投資移民項目,葡萄牙也大大收緊政策。歐盟方面還在仍然提供投資移民的馬耳他等國施壓。投資移民簽證常常引發抱怨,因為這些簽證會抬高國內房地產市場,激起當地居民的憤怒。
英國之所以希望重啟投資移民,也是因為其稅制改革導致高凈值人群大量出走。今年4月開始,英國政府取消了非定居身份(non-dom),要求在英國境外擁有永久住所的英國居民就其2000英鎊或以上的海外收入繳納所得稅,這導致許多富人離開——據統計,去年每45分鐘就有一名百萬富翁離開英國。 據估計,到2030年這部分人群的大量外流將給英國財政部造成高達122億英鎊的損失,因為非定居身份者平均繳納的所得稅是英國中位數收入者的21倍。
2
4月通脹可能超過3%
經濟學家預計,上個月英國的通脹率將大幅反彈,升至3%以上,這將反映出因稅收和賬單上漲的“糟糕四月”所帶來的高昂成本影響。彭博社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預測,通脹率將達到3.3%,較3月份2.6%的同比價格增長大幅上升。
通脹反彈可能會引起英格蘭銀行利率制定者的警覺,讓其減緩降息的步伐。倫敦金融城的分析師們普遍將物價飆升歸咎于上個月生效的增稅政策,該政策提高了雇主必須繳納的國民保險稅,企業現在必須對超過5,000英鎊的工資繳納15%的稅率,而不是之前的9,100英鎊。根據英國財政研究所 (IFS) 的數據,雇主雇傭一名工資中位數成年人的稅收成本將上升7.1%。該政策為全國雇主帶來200億鎊的額外稅負。
投行高盛預計,上個月的服務業通脹率將因增稅而升至5.1%。除了加稅政策之外,復活節假期對機票價格的顯著影響、污水處理費、車輛消費稅和部分電信服務價格的大幅調整也是推高總體通脹的重要因素。
4月份,能源費用和水費也大幅上漲,年漲幅高達111英鎊,而英國人還面臨著電視、寬帶和印花稅的增加。所有因素加起來,意味著英國通脹率可能達到一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如果4月份通脹率高于市場預期,這將是自2022年10月(當時年度通脹率達到11.2%的峰值)以來的最大月度環比漲幅。這使得英格蘭銀行在6月份再次降息的可能性降低。
鑒于截至3月份的三個月中,不包括獎金的工資增長率保持在5.6%左右的高位,未來通脹壓力將更大。現在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英國央行今年只會降息兩次,在年底讓基準利率達到3.75%。不過與之相反的因素則是7月份能源價格預計將出現7%的降幅,此外最近達成的英歐、英美貿易協議也將有助于降低食品價格。
3
僅10%的年輕人有能力買房
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稱,當下英國年輕人的購房能力明顯疲軟,目前20歲至44歲的租客中,僅有10.4%的人有能力購買他們的第一套住房。而同一年齡段的單身租客中,更是僅有2.9%可能買房上車。而去年7月的一項類似演講則顯示,只有八分之一的人能夠在其所在地區購買一套普通的房產。 其中英國最低收入人群(年收入低于22,850英鎊的人)中,只有1%的人擁有購房資金,即使是收入最高的25%的人(年收入71,250英鎊以上),也只有44%的人能夠在其所在地區購買首套房,無力買房的人數比例從2020年3月的25%上升到2024年3月的32%。高昂的租金和能源價格是人們認為難以攢夠首付的兩個原因。
因此即使所有有能力買房的年輕租客都在未來五年內買房,每年也只能產生6.9萬名首次購房者,該數字明顯低于英國每年首次拿到房貸買房的平均數量——通常在20萬至30萬之間。這一需求預期會影響到房產開發商的積極性,一些開發商已經公開表示稱市場需求不足,不會建設更多新房。借此來看, 工黨政府提出的新建150萬套住房的目標更加難以實現。
4
金融監管部門規范“先買后付”產品
日前,英國政府宣布了旨在保護使用“先買后付”服務購物者的新規,希望借此開始監管這個長期沒有監管的借貸市場。根據將在明年生效的新立法,放款機構必須進行負擔能力檢查,以防止人們承擔過多債務,購物者也將能夠更快地獲得退款。
“先買后付”(BNPL)服務的使用量在近年激增,據估計,去年英國有1100萬人使用過該服務,這讓監管機構擔心部分消費者的支出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先買后付本質上是一種小額借貸,讓購物者在買東西的時候進行分期付款。不同于普通貸款,先買后付產品尚未受到監管,多年來,加強該行業監管的措施一直在討論中,上屆政府于2023年公布了相關計劃。
消費者團體對新監管表示歡迎,并表示許多用戶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承擔可能難以償還的債務。 上周,金融行為監管局 (FCA) 進行的一項綜合調查發現,使用先買后付的人數大幅增加,在過去三年中增加了200萬。尤其是40%的單親父母和35%的25至34歲女性都在使用。
英國最大的BNPL服務提供商之一Klarna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自2020年以來一直支持該行業的監管。另一家主要的BNPL提供商Clearpay表示,它將“支持FCA制定切實可行的監管措施,以確保消費者權益,提供急需的消費信貸創新,并支持英國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行業。”
圖文來源:BBC/Telegraph/Sky News/Financial Times/Daily Mai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