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山國家公園是我國首批十個國家公園之一,占地面積廣闊,橫跨2個市、4個縣、20個鄉鎮,涵蓋10個國有林場、1個國有牧場和126個行政村。這片區域生態環境優越,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使其成為湖南省乃至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目前,公園內已記錄到野生脊椎動物307種,其中包括林麝、云豹、白頸長尾雉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
近日,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一處林中空地上出現了一只特殊動物。這只動物體型似小狗,卻長著豬鼻子,經鑒定為豬獾。
豬獾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在亞洲東南部廣泛分布。但這次發現的個體與眾不同——其毛發呈白色,而非常見的黑褐色,推測可能是基因突變導致的白化現象。
豬獾屬于鼬科,是該科體型較大的物種。成年個體體重7-15公斤,體長65-104厘米,具有粗壯的體型和發達的四肢。其顯著特征是豬鼻狀的吻部,配合強健的前爪,使其具備出色的挖掘能力。
這種動物食性廣泛,以無脊椎動物、植物根莖、種子等為食,會根據季節調整食物結構。它們適應性強,能棲息于森林、灌叢、丘陵等多種生境。
野豬是典型的群居動物,它們常在集體覓食時進行社交活動。與之相比,外形相似的豬獾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它們是典型的獨居"宅"型動物。
豬獾主要棲息在自掘的簡易洞穴中,活動范圍通常不超過巢穴周圍幾十米,極少涉足兩公里以外的區域。這種狹窄的活動范圍得以維持,得益于它們出色的覓食能力,能在有限區域內獲取充足食物。
雖然豬獾外表憨厚,但其性情與溫順毫不沾邊。作為鼬科動物的一員,它們與蜜獾、黃喉貂等近親一樣,具有兇猛好斗的特性。當感知到威脅時,豬獾會立即進入防御狀態:
先是壓低前身發出類似豬叫的怒吼,若威懾無效,便會直立后腿,揮舞前爪,露出尖牙。多數野生動物見此情景都會選擇退避,但若遭遇不退讓的對手,豬獾也會毫不猶豫地發起攻擊。
在我國,豬獾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以南地區,東西部均有分布,種群數量相對穩定。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改善,目擊記錄有所增加。作為需要冬眠的動物,豬獾依靠其強健的前爪能挖掘出2-3米深的洞穴,最深可達7-8米,為其提供了安全的越冬場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