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慶榮昌高新區,每月一場別開生面的"家庭聚會"于"榮昌大講堂"舉行。政府、企業、職工代表圍坐一堂,學習交流、暢談心聲,"家文化"浸潤著職場的每一個角落。
重慶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內,"職工親子空間"成為雙職工家庭的貼心港灣。327個雙職工家庭無需再為工作與帶娃的矛盾而焦慮,孩子們有了安全舒適的"托管"之所,員工們得以安心工作,無后顧之憂。
在陶瓷產業園,"制陶體驗""家庭工坊日"等特色活動精彩紛呈。職工們在拉坯、上釉等非遺技藝的實踐中,領略工匠精神的魅力;職工家屬走進車間,增進對親人工作的理解,讓情感紐帶愈發牢固。
企業組織開展員工籃球賽。
"每一次學習、每一次活動、每一次制度創新,都能依據《一家親和諧共富勞動關系評價標準》(簡稱《評價標準》)量化加分,就像家庭的收支賬,時刻提醒我們,在勞動關系的經營中,不僅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感情賬!"作為榮昌AAA級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的典范,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伏剛深有感觸地說。
伏剛提及的《評價標準》,是榮昌于2024年初推出的特殊"家規"。
它秉持"來了就是一家人"的溫情理念,在薪酬保障、職業發展、人文關懷等10大領域精心制定24項量化指標,將原本抽象的勞動關系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標準。其目標明確,就是要讓職工把企業當作溫暖的"家",推動企業與職工從單純的"利益共同體"向緊密的"命運共同體"躍升,全力實現"企業有溫度、職工有歸屬感、發展有動力"的美好愿景。
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家規",政府和企業紛紛對號入座"掙工分",推動企業從傳統管理向人文治理轉型,讓勞動關系不再只是冰冷的契約,而是充滿溫度的家風傳承與家的溫馨。
在政府治理層面,榮昌構建起"法理情"深度融合的全周期治理鏈——在源頭管控上,建立用工風險"三色預警"機制。智能系統依據勞動合同簽訂率、社保參保率、加班時長等18項關鍵數據,自動生成"綠、黃、紅"三色預警,將勞動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2024年,榮昌依據預警情況開展"法律體檢"217次,成功消除300余個用工風險隱患。
企業年終為員工發獎金。
在糾紛調解環節,創新設置仲裁前調解期。仲裁員攜手工會律師、企業勞動關系協調員,從法律、道理、情感三個維度介入調解,使得40%的糾紛在15天內得到妥善解決,仲裁案件平均處理周期縮短17%。
針對建筑行業欠薪這一頑疾,榮昌打造了"146"護薪閉環體系。通過"1告知+4制度+6聯動"的治理閉環,實施工地責任公示、工資保證金動態調整、跨部門快速響應等創新機制。去年,該體系成功為4132名勞動者追回欠薪6500萬元,相關投訴量同比下降10%,護航農民工安"薪"就業。
在企業與職工發展方面,榮昌構建起共同富裕的新生態——榮昌高新區通過開展"緣定榮昌"職工婚戀交友會、建設"母嬰溫馨小屋"、設立"緊急救助基金"、開通"職工免費通勤巴士"、發放"學歷提升補貼"、實施100個"微心愿"項目等多種方式,精心織就"情感紐帶",讓企業和職工充分感受到"家"的溫暖,推動園區企業穩崗率提升至90%。
企業的特色文化活動同樣豐富多彩,目前共建5個園區文化驛站、8個職工書屋,開展30余場"非遺進企業"活動。人文與職場治理的"跨界"融合,使得職工離職率比行業平均水平低10%。
2024年,園區舉辦的"金點子"大賽碩果累累,職工們的創意為企業節約成本超1000萬元;37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成為技術攻關的前沿陣地;"職工收入與企業效益同步增長"機制在500余家企業落地實施,23%的規上企業建立職工股權激勵計劃。
如今的榮昌,人才凈流入率同比增長39%,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在制度創新與人文關懷的雙輪驅動下,榮昌勞動關系工作實現了從治理主體單一到政企社多元、治理方式從事后處理到事前預防、治理目標從維護穩定到實現共富的重大轉變。"區人力社保局負責人介紹,未來榮昌區將持續深化《評價標準》制度創新、文化賦能、數智治理"三位一體"的實踐探索,致力于讓"一家親"理念成為全國勞動關系治理的新范式。
通訊員 蔣坤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