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政府推動的對中國高額關稅倒計時下,蘋果、三星、摩托羅拉等智能手機巨頭正緊急行動,包機將庫存“搶運”回美國。
公開的數據顯示,僅在今年3月份,美國智能手機進口量就激增了30%,反映出市場為避稅而展開的緊急備貨潮。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印度對美出口的手機占比從年初的16%迅速躍升至26%。蘋果方面更是表示,預計從今年6月起,美國市場銷售的iPhone幾乎全部將來自印度工廠。
這個時間點與此前曾報道的2026年大幅度提前,或許根本不可能完成。
但這波轉移并非偶然,而是蘋果長期供應鏈戰略調整的結果,只不過進展遠比外界預期更快、更徹底。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蘋果計劃最快于2025年起,把所有銷往美國的iPhone組裝工作全面轉移至印度。目標是在2026年底前,實現每年超過6000萬部iPhone從印度發往美國市場的目標。
相較過去二十年蘋果對中國制造體系的深度依賴,這一變革堪稱斷裂式轉移。
過去,蘋果大部分iPhone都通過富士康等代工廠在中國完成組裝,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蘋果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
在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后,蘋果公司市值曾一度蒸發7000億美元。為規避潛在損失,他們加快了從印度出口iPhone的步伐,并與塔塔電子和富士康等本地合作伙伴加深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組裝只是整個生產鏈條的終端環節,還需要涉及數百種零部件的協調與整合。盡管組裝轉移到了印度,但蘋果在關鍵部件供應方面仍高度依賴中國企業,這使得“脫鉤”并非一蹴而就。
根據IDC數據,2024年蘋果全球出貨量達2.321億部,其中美國市場占比高達28%。要全面滿足這部分需求,蘋果必須繼續提升印度產能。去年開始,富士康與塔塔集團已從中國進口部分預組裝組件,加速印度本地化生產布局。
雖然美國方面剛剛宣布對手機關稅實行90天“緩沖期”,但這一窗口究竟是短暫喘息,還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仍有待觀察。
話說回來,如果你下半年在美國購買iPhone,標簽上印著“印度制造”,你會在意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