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盧家民 陳培闖 通訊員 張潔
5月20日,校地、校企合作再次迎來迎來創新“豐收季”。河南工學院舉辦了一場科技成果校企對接會,簽署80多項校企合作協議,讓高校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在河南工學院第二屆科技成果校企對接會上,一項高鐵建設裝備領域的電液系統優化設計技術,引起新鄉博進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超的關注。隨著行業朝著智能化的轉變,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高昂的試錯成本,讓企業迫切需求成熟的技術。
“劉博士剛才介紹,現有的技術就已經在實現了,就是他把理論帶進來,我們把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就能夠產生更好的效益和效果。”陳志超說。
這項技術是由河南工學院工程裝備電力控制研究所研發,在高鐵建設裝備協同施工中取得豐碩成果,不僅實現了運梁車的自動駕駛,還搭建起數字孿生的信息平臺。雙方在接洽后,基于高鐵建筑裝備技術提升,達成了合作意向。
“對于做技術來講,可能我們還沒有很好的規劃,我們的眼都是在盯著技術,怎樣讓它更新一點,”據河南工學院工程裝備電力控制研究所所長劉榮升介紹,“通過和陳總的合作,我們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因為他們現在和行業合作比較多,正好利于技術向外去推廣。”
在本屆科技成果校企對接會上,共吸引了160多家企業前來求經問寶,其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簽署校企合作協議的有80多項。此外,新鄉市紅旗區、衛濱區、封丘縣、新鄉縣等8個縣市區政府部門,在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與河南工學院達成協議,為轄區產業發展注入科技動能。
新鄉市紅旗區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左琳告訴記者,通過面對面交流、互訪調研,幫助轄區企業突破技術難題,給企業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效益。“今年,企業與具體院系的橫向合作會更多,領域會更細分,主要是圍繞紅旗區光電信息、先進裝備制造主導產業展開合作,幫助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尋求更多的發展方向。”
河南工學院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深化政產學研合作,成為區域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業先進技術創新轉移與服務的重要基地。近三年來,河南工學院轉移轉化科技成果220多項,解決制約行業企業的關鍵技術問題500多項。
據河南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梁靜介紹:“科技成果轉化是服務地方經濟的直接體現,學校主要通過舉辦科技成果校企對接會、引企入校開展技術交流、開展訪企拓崗活動、科技服務深入企業一線等措施搭建合作橋梁,強化協同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對接會上,新鄉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府黨組成員祁文華表示,新形勢下,高校要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開展科學研究,推動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融入產業鏈,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既是對高校科研工作的殷切期望,更是對校地校企協同創新的精準賦能。
對接會上,河南工學院科協正式揭牌成立,將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紀峰在致辭指出,科協的成立,不僅是學校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將為學校的科技工作者搭建起一個全新的交流、協作與創新平臺,有助于凝聚校內科技力量,整合資源,激發創新活力。
編輯:陳培闖
二審:段玉龍
三審:盧家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