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
本文字數:2630,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第一財經 金葉子
近日,福耀科技大學校長、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王樹國關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演講引發業界關注。
王樹國表示,大學不再是從外部撬動社會的支點,大學必須從單一學科為支點的傳統封閉小圈子當中跳出來,直接與社會對話,這是21世紀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真正的實踐環境當中學歷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實戰狀態下磨煉出來的。
當下,傳統行業和新興技術之間的融合加大了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對于有著約400萬工科大學生的制造業大國,應如何加強高校和企業的人才聯合培養?
高校紛設研究院
作為一種跨學科科技成果研究與轉化的載體,高等研究院是我國科研人員的重要“儲備地”,多個高校也在加快研究院的布局。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低空科學技術研究院(低空經濟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并發布了“低空經濟產學研協同創新孵化計劃”。該計劃以“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核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學學科群交叉優勢,構建“賽—研—產”三階躍遷模式,推動“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場景驗證—產業孵化—標準輸出”全鏈條發展。
更早一些的3月末,北京科技大學舉行前沿交叉科學技術研究院、未來技術學院、未來芯片關鍵材料與技術集成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前沿交叉科學技術研究院將主要圍繞納米科學與技術、未來芯片關鍵材料與微納光電子器件集成、綠色可持續能源材料與裝備、先進柔性電子器件與智能健康監測等方向培養交叉學科創新人才。
而在位于西安交通大學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下稱“創新港”),可以找到20多個研究院的牌匾。
早在2019年4月8日,高端裝備研究院率先在創新港揭牌成立;在接下來的半年內,理化研究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電氣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醫學板塊研究院、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相繼揭牌成立。
圖為西安交通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 金葉子/攝
以第一個揭牌的高端裝備研究院為例,按照學校官網介紹,創新港高端裝備研究院依托西安交大機械工程學院組建成立,大力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成立了10個研究所。
“創新港各研究院的設立,是王樹國校長大力推動的成果,期望學校是一個開放型的校園,構建起高校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橋梁。”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雪峰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
他舉例說,國外曾有一家制造刮胡刀的企業,其研發的刀片性能卓越,當時企業內部就匯聚了20多位博士。如今,中國的企業也在加速發展,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博士投身于企業研發當中。當大型企業擁有龐大且專業的研究團隊時,憑借其強大的科研實力與規模化生產能力,發展速度極有可能會超越高校。“那么我們大學應該做什么事情?高校應該瞄準前瞻性、牽引性強的科研方向。比如我時常向學生強調,我們所選的研究課題,確保要在十年后仍不落后于時代發展。”
西安交大的數據顯示,圍繞理、工、醫、文四大領域,創新港建立了8個共享科研平臺、30個研究院和400多個科研基地、智庫,深入推進科研一體、學科交叉、產教融合,主動探索大學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態和新經驗。創新港與227家龍頭領軍企業簽署共建聯合研究平臺協議,建立85個校企深度融合創新聯合體。校企雙方攜手開展科研攻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2500余項。
校企聯合培養特色班
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我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將接近3000萬人,需求總量與供給總量差距不斷拉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新工科建設工作組組長金東寒也曾撰文稱,目前我國工科學生比例下降,學科結構性問題凸顯。增加高質量理工科人才供給是支撐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同時,還存在知識結構與實際工作需要的匹配度不高的問題,比如工程教育對學生能力訓練不足。許多高校受制于學科專業“條塊分割”的體制性困境,尚未形成跨學科、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除了高等研究院的建設,校企特色班也成為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嘗試。
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華為實驗班),就是該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依托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共建的,以構建新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具體來說,“雙師引導+產教融合”的培養體系,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行雙導師制,學校杰出研究生導師擔任學業導師,華為高級工程師負責強化學生工程能力;“實習基地+定向培養”的實訓機制,設置“雙創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與華為公司共建實習基地。
創辦于2019年的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人工智能(騰班),由深圳大學與騰訊公司共建,2020年作為首個特色班獨立招生。騰班以深圳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為主要依托,采用科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型人才與技術應用型人才互補的培養方式,培養學生人工智能工程問題的發現、分析、設計、實現和軟硬件協同優化能力與應用創新能力。
另據教育部印發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重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需要,培養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企業和高校的話語體系不同,所以需要把這兩套語言體系打通,比如從高校走向工業界、實驗室的成果落地變成商品,校外新型研發機構的設立就能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她認為,產業界和高校要達成共識,高校教師要充分尊重產業界的創新能力,產業界也要尊重高校知識的創造,“另外我國現在大力發展專業學位,也是比較好的做法”。
經過本科期間的學習,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張曉慢在研究生入學之際,順利通過專項計劃選拔,在中國寶武集團旗下的寶武特種冶金有限公司進行聯合培養。進入寶武特冶后,在研究過程中,企業導師會帶領她到生產現場,學習產品的生產流程和工藝,參加航空材料領域的國際論壇和工業展會。同時,她還要通過定期返校匯報的形式,與校內導師討論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完成一年的在校學習后,這批2025屆校企聯培專項碩士畢業生正式踏入中國寶武集團。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解釋如何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時也提到,要大力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要求培養單位聯合行業產業共同擬定培養方案,建設實踐課程,編寫精品教材,開展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要求強化行業產業協同作用,健全產教融合激勵措施,提升行業產業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積極性等。
微信編輯| 夏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