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父母雙亡、滿門被殺后,稚奴的一生就肩負起了報仇雪恨的重任。為了手刃仇人,他不惜改頭換面、學藝十年,最終借著太后之死的良機,重返京城、意欲報仇。
于是,稚奴化名藏海,開啟了復仇之旅。
從古到今,復仇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手到擒來的事情。藏海的仇人,大雍國內武將之首、權傾朝野的平津侯莊蘆隱。
平津侯位高權重、飛揚跋扈,身邊更有幕僚萬千、爪牙無數,更何況他有高手瞿蛟保護、又有金絲甲護體,想要殺他難度堪比登天。
復仇千萬步,入府第一步。在藏海的計劃里,復仇計劃的第一步是要混入侯府、成為幕僚。借著太妃顯靈的機會,他輕而易舉地潛入平津侯府,如愿成為了侯府的幕僚。
不過,在藏海進入侯府之后,他才發現了復仇的難度超乎想象。侯府門客遍地、幕僚無數,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接觸到平津侯。在普通幕僚與侯爺之間,隔著楊真、褚懷明、瞿蛟三座大山。
楊真等三人仗著自己是侯爺的心腹,打著張羅人才的名義,干著排除異己的勾當。藏海如今想接近平津侯,首先要除掉面前的三塊絆腳石。
藏海想要端掉三人組,楊真等也計劃著除掉他。畢竟,藏海越是有才華、有野心,楊真三人就越是坐不住。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地位,三人組拉攏不成、惱羞成怒,于是決定先下手為強、除之而后快。
藏海與三人組,相看兩相厭,一場對決不可避免。
太后陵墓就成為了雙方對弈的棋盤。按照楊真等人的設想,先讓藏海奉命修筑陵寢,在工程完工后再以殉葬的名義,讓藏海長眠于地下。
楊真等人的計劃狠毒,陵墓竣工之時,便是藏海遇害之日。
故事講到這里,藏海似乎已是深陷泥淖、插翅難逃。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楊真親手布下的陷阱,卻成為了自己的埋骨之所。藏海與師父高明兩人,隔空配合、里應外合,愣是讓楊真自己成為了殉葬的替罪羊。
死里逃生、極限反轉之后,藏海終于有了與平津侯近距離對話的機會。他施展了自己的縱橫游說之術,三言兩語就能讓侯爺對瞿蛟產生了不滿。最終,迫于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的壓力,侯爺只能舍卒保車、斷臂求生,除掉瞿蛟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二桃殺三士,一計除兩賢。藏海這一波反殺來得太過精彩。只是,在這場生死攸關的賭局里,藏海以身入局、拿命作注,這才上演了逆襲反殺的劇情。
在喝彩尖叫過后,我們不禁要為藏海捏一把汗。這場賭局過于兇險,萬一斷龍石落下,他就會殞命于墓中。
以命相搏的藏海,為什么一定要賭得這么大、玩得這么瘋?
答案很簡單,藏海的計劃之所以能夠一舉成功,不是因為他看懂事情,而是因為他了解人性。
藏海與楊真等人結識不久、交集不多,但是他卻了解這群頂級幕僚的心思。為了避免被人取代、淪為墊腳石,他們一定會制造機會、陷害自己,正是有了這樣的前提,藏海才會有了反殺的良機。
正如藏海對高明師父說的那樣,“我要的就是他們對我動手。一旦他們出手,就會露出破綻,我才有機會反敗為勝。”
像是一場拳擊比賽,楊真急于出手、致人死地,他急匆匆地出拳,就把胸膛暴露給了對方。藏海故意擺出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就是為了讓楊真等人主動跳出來。
果不其然,在藏海亮明了旗幟、表明了態度后,楊真等人就決定對他痛下殺手。藏海全程在扮豬,楊真等人就不自覺地代入了老虎的角色。
楊真心里的弦一旦放松,破綻也就隨之出現。
不過,對于藏海而言,引楊真入局、拉別人墊背,這些都是相對簡單。只是,即使反殺的計劃成功,他的性命依然攥在平津侯的手中。他又如何篤定莊蘆隱就一定會手下留情、放過自己呢?
就像藏海了解楊真的脾性一樣,他對于平津侯的心理也是揣摩得一清二楚。
對于平津侯而言,楊真這樣的左膀右臂固然重要,但兩人之間終究不過是相互利用。在侯府的深宅大院里,楊真安身立命的是自己的高級幕僚身份;以前的他,長于揣摩主子意圖、善于提供解決辦法,因此,他在侯府的地位無可取代。
但是,藏海的出現,讓平津侯發現了完美的替代品。相比楊真這樣的老油條,藏海一無背景、二無資歷,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堪輿吉兇、縱橫捭闔,簡直是古代的六邊形戰士。
楊真固然很好,但是藏海是楊真plus。他的出現,讓楊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平津侯這樣的人,眼中永遠沒有朋友、只有利益。對于他而言,幕僚像是耗材,一旦有了功能更強、壽命更長的替代品,楊真就不再是必需品。
更加重要的是,藏海走出陵寢的時機,讓平津侯不好對其下手。
在大雍的朝堂,莊蘆隱固然是武將之中的扛把子,但是文官集團仍是朝局的中堅力量。藏海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大搖大擺地從太后陵墓中走出來,這就等于把自己曝光在眾目睽睽之下。
藏海這樣的做法,就是要在滿朝文武給自己做個見證——萬一自己事后被殺、遭遇不測,必將會引起文官集團、清流政客注意,而平津侯無疑是頭號嫌疑人。
莊蘆隱雖然大權獨攬、一手遮天,但是卻也忌憚清流言官們。藏海在文武百官、滿朝重臣的注視下走出了陵墓,這就有了所有人的見證。他用這樣的方法變相地綁架了平津侯,他越是光明磊落,莊蘆隱反倒越不好下手。
因此,在楊真被射殺之后,平津侯雖然對藏海有萬般不滿,卻也只能將他收為己用。他何嘗不知,藏海胸有城府、富有心機,但是,在楊真死后,他已經無路可選,只能硬著頭皮起用藏海。
事實上,對于任用藏海,莊蘆隱的兒子就曾有過異議。他說,“藏海這人城府太深,難以揣測,留他在父親身邊,總會感到不安。”
當時,平津侯是這樣回復的,“與其養一群豬,不如養一匹狼”。
只是,平津侯至死也不會明白,招攬藏海入府成為了他命運的拐點。
他原以為是與狼共舞,到頭來卻是引狼入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