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陶斯亮接到了一封特別的請帖,是好友聶力發來的婚禮邀請。聶力是開國元帥聶榮臻的女兒,那年她30多歲,終于要和丁衡高結婚了。陶斯亮心里挺替她高興的,畢竟聶力一直忙著學業和工作,差點兒把終身大事給忘了,現在能有個歸宿,陶斯亮自然是打心底里祝福。
陶斯亮比聶力小11歲,她倆認識挺有緣分的。那是好幾年前,聶榮臻帶著聶力去陶斯亮家看望她爸陶鑄,陶斯亮正好在家,就這么跟聶力搭上了話。那時候聶力剛從蘇聯留學回來,陶斯亮還是個中學生,覺得聶力特成熟,像個大姐姐,待人又和氣,很快就熟絡起來了。
這場婚禮在廣州留園辦的,陶斯亮早早就到了。她參加過不少婚禮,但這次印象特別深。用她自己的話說,這婚禮簡單又隆重,特別不一樣。簡單在哪兒呢?新娘沒穿婚紗,新郎新娘都穿的普通衣服,沒擺喜宴,也沒收賀禮,就一張大紅紙,上面寫著賀詩,詩里嵌了他倆的名字。隆重又在哪兒呢?來的賓客太牛了,元帥和將軍占了一半。聶榮臻、朱德、羅榮桓、陳毅、徐向前這五位元帥全到了,還有一堆將軍。這陣容,放哪兒都算得上獨一份。
陶斯亮站在人堆里,看著聶力和丁衡高接受大家的祝福,心里感慨,這才是真婚禮啊!沒那些花哨玩意兒,卻特別真摯莊重。她后來寫文章說:“這場婚禮對我影響太大了,讓我明白了啥叫真正的灑脫和新式婚禮。從那以后,我對婚紗和喜宴一點兒都不羨慕了。”聶力自己也挺念叨這場婚禮的,說這是革命隊伍里規格最高的婚禮,可惜沒留下一張結婚照。多年后她去廣州出差,還跟同事提起這事兒,滿是懷念。
這場婚禮不光讓陶斯亮對婚姻有了新想法,也讓她更了解聶力和丁衡高這對夫婦。聶力是聶榮臻獨女,但小時候過得挺苦。1934年,她才4歲,就跟媽媽張瑞華一塊兒被抓進監獄。媽媽為了護住黨的機密,吞了情報紙條,死都不屈。后來組織為了安全,把聶力送去上海一戶工人家寄養,這一待就是十年。那家日子緊巴巴,孩子多,聶力12歲就去紗廠當童工,瘦小的身子扛著沉甸甸的紗錠,汗水經常濕透衣服。1945年抗戰勝利后,周恩來派人把她接回解放區,她才跟爸媽團聚。
聶力15歲才開始上學,進了榮臻子弟學校。雖然起步晚,但她特別用功,成績很快拔尖。1955年,25歲的她考進蘇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學院,學成回國后進了國防科技領域,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干活,搞導彈控制系統,后來當上七機部一院十三所儀器室主任。1988年,她被授少將軍銜,1993年升中將,成了中國第一個女中將。
丁衡高也不簡單。1931年出生在南京,家里管得嚴,父親是老師。1952年,他從南京大學機械系畢業,進了中國科學院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1957年,他跟聶力一塊兒去蘇聯列寧格勒學院深造,兩人在那兒認識,慢慢走到了一起。1961年回國后,他也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干上了,搞導彈慣性導航系統,當了設計室主任。后來他在國防科技領域貢獻不小,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升上將。
婚禮之后,聶力和丁衡高沒閑著,立馬投入工作。他倆1963年生了個女兒叫聶菲,聶榮臻特別喜歡這個外孫女,還親自給她取了名。聶菲隨媽姓,這在當時不多見,但丁衡高沒意見,他倆都覺得姓啥不重要,關鍵是為國家出力。
陶斯亮參加完這場婚禮,對婚姻的看法變了。她不再羨慕那些穿婚紗、擺大宴的婚禮,反倒覺得聶力這樣的才真實純粹。這想法影響了她一輩子。她自己的人生也挺坎坷,但一直沒放棄追求理想。
陶斯亮1941年出生在延安,爸是陶鑄,媽是曾志,都是中共大人物。她在廣州長大,1961年考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1967年畢業當了軍醫,在解放軍醫院干了好多年。1987年調到中共中央統戰部六局當副局長,1991年去了中國市長協會,后來還當了中國醫學基金會主席。
1978年,陶斯亮寫了篇《一封終于發出的信——給我的爸爸陶鑄》,登在《人民日報》上,火了。這信里她寫了對爸的思念和對那段歷史的反思。陶鑄文革時受迫害,1969年去世,陶斯亮用這封信緬懷他,也梳理了自己的想法。
她跟聶力的友誼一直沒斷,經常打電話聊聊生活和工作。有次她隨媽曾志去看聶榮臻,沒碰上聶力。聶榮臻后來在信里寫道:“羊城故友,乘鶴而去,故地重游,恐倍加傷感。”這信讓陶斯亮感受到老一輩的深情。
聶力和丁衡高在國防科技領域干得風生水起。聶力作為女將軍,打破了性別限制,挺厲害。丁衡高當院士升上將,為導彈技術立了大功。他倆女兒聶菲也挺爭氣,長大后成了科技工作者。
陶斯亮在醫療和公益上也沒閑著。當中國醫學基金會主席時,她推了不少公益項目,幫貧困地區搞醫療。她還在中國市長協會干活,促進城市交流發展。
1962年的婚禮不只是聶力和丁衡高的喜事,對陶斯亮也是個轉折點。她從這兒看到了真正的幸福和灑脫,這觀念伴了她一生。她后來的生活一直簡樸真誠,盡力為社會出力。
聶力1998年退休后,還關心國家大事,偶爾去科技論壇講講經驗。陶斯亮則繼續搞公益,組織慈善活動,幫有需要的人。
這場婚禮過去60多年了,但那股簡樸、真摯、奉獻的精神還在陶斯亮和聶力身上閃光。那是那個年代的印記,也是今天值得咱學的東西。
2022年,陶斯亮因為北京健康寶彈窗的事兒發文批防疫政策,挺敢說的。她寫道:“大數據流調不專業、太粗糙,北京健康寶根本不符合國家的‘精準防疫’。”這直脾氣,跟她爸陶鑄一個樣。
聶力和丁衡高晚年還是恩愛得很,他倆的婚姻是革命伴侶的標桿。風風雨雨一路走來,互相扶持,為國家奮斗。
聶菲小時候受爸媽影響大,長大后立志為國出力。她說:“爸媽婚禮我沒趕上,但聽他們講,能感覺到那份樸實真摯。我也想跟他們一樣,為國家出力。”她算是對他倆最好的回報。
陶斯亮晚年還在公益上忙活,組織活動幫貧困地區的孩子和老人。她說:“我想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感受到溫暖和希望。”她這善心,得了不少夸獎。
聶力94歲了,身體還硬朗,偶爾去論壇跟年輕人聊聊經驗。她說:“年輕時為國干了點事,現在老了還能給年輕人指指路,也挺樂呵。”她這精神,激勵了不少人。
丁衡高晚年專心培養年輕人,常去大學和研究所講課,傳自己的經驗。他說:“國家未來在年輕人身上,我希望他們能接棒,繼續努力。”他的教導影響了一代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