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可是忙得焦頭爛額,一方面拿下了1420億美元的大單,高興得估計晚上都能笑醒;另一方面,卻因為中國不給稀土,這筆大單眼看著要黃,急得他抓耳撓腮。稀土這東西,說起來不起眼,但沒了它,美國拿啥交付這筆訂單啊?
稀土可不是土,而是一堆稀有金屬元素的統稱,總共有17種,包括鈧、釔,還有15種鑭系元素。別看名字挺冷門,這玩意兒在現代社會里可是寶貝。手機、電腦屏幕、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甚至戰斗機、導彈,都得靠它。有人管稀土叫“工業的維生素”,沒它,很多高科技玩意兒就玩不轉。
為啥稀土這么重要?它有特別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能讓材料變得更牛。比如,釹能做成超強磁鐵,比普通磁鐵厲害好幾倍,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機里都少不了它。還有銪,用在顯示屏上,能讓顏色更鮮艷,電視、手機屏幕都靠它撐場面。軍事上更別提了,F-35戰斗機的發動機、導彈的制導系統、雷達、夜視儀,哪樣不得用稀土?數據說,一架F-35就得用掉408公斤稀土,想想就知道這東西有多關鍵。
稀土的需求還不光是民用,軍工上更是剛需。美國每年的稀土消耗量占全球的8%,但這還只是保守估計。隨著新能源車、5G這些技術鋪開,稀土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可以說,稀土就是現代科技的命根子,誰掌握了它,誰就抓住了未來。
說到稀土,中國那可是全球的“扛把子”。2023年,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中國稀土礦產量占全球60%以上。更夸張的是,在稀土加工這塊,中國占了全球92%的份額!也就是說,全世界稀土從礦石變成能用的材料,基本都得經過中國的手。美國地質調查局也說了,從2020到2023年,美國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屬都從中國進口。
中國為啥這么牛?一是資源多,全球60%以上的稀土儲量在中國。光內蒙古的白云鄂博礦區,就占了全球已知儲量的40%以上。二是技術強,開采和提煉稀土是個臟活累活,還得有高科技撐著。中國這些年投了不少錢,把整個產業鏈都搞得妥妥的。從挖礦到分離再到加工,人家是一條龍服務,別的國家想追都難。
而且,中國還不光是產量大,價格也壓得低。早些年,中國靠低價稀土搶市場,把美國、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稀土產業擠得沒脾氣。現在人家想再回來,技術、設備、人才都得從頭搞,哪那么容易?
美國這邊呢,雖然也有稀土資源,但日子過得就沒那么舒坦了。按說美國是全球第三大稀土消費國,每年用掉全球8%的稀土,可自己產的那點根本不夠用。比如,每架F-35需要427公斤稀土,每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得用4.2萬噸,這需求量多嚇人啊。
美國的麻煩在哪?一是自己挖得少、煉得少。以前,美國可是稀土老大,芒廷帕斯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全球稀土供應的主力。可自從80年代中國崛起后,美國的稀土產業就萎縮了。現在全美國就這座芒廷帕斯礦還湊合能用,可連重稀土都分離不了,挖出來的礦還得運到中國加工。
二是太依賴中國了。70%的稀土靠進口,這供應鏈多脆弱啊。中國一收緊出口,美國就得傻眼。尤其是中重稀土,像鏑、鋱這些,美國自己壓根兒產不了,全得靠中國。這種依賴不是一天兩天能改的,得花大工夫。
再加上環保問題,美國開稀土礦成本高得嚇人。稀土提煉過程污染重,美國的環保法規又嚴,企業想開工,得先過環保這關,時間和錢都得搭進去不少。
這單對特朗普有多重要?2025年,美國國債到期高達9.2萬億,財政壓力跟山似的,沙特的錢簡直是救命稻草。再加上能給美國人創造就業機會,特朗普的支持率也能蹭蹭往上漲。所以拿到這單,他肯定是樂開了花,想著又能吹一波政績。
可中國不給稀土,這事兒就麻煩了。為啥不給?有幾大原因。
第一,中美貿易戰打得火熱。 特朗普上臺后對中國下手挺狠,加關稅、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還搞什么“實體清單”,把華為、中興這些企業往死里整。中國肯定得還擊。稀土就是中國的一張王牌,掐住它,美國就得難受。2019年,中國就放過風,說可能限制稀土出口,當時美國就慌了。這回是真動手了。
第二,稀土是戰略資源。 中國早就看出稀土的份量,2025年4月,直接宣布對釤、釓、鋱、鏑、镥、鈧、釔這7種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這不是隨便嚇唬人,是真把稀土當國寶管起來了。中國自己也需要稀土,新能源車、軍工這些領域用量大得很,留著自己用不香嗎?
第三,地緣政治的博弈。 中國用稀土還能影響國際格局。中美現在競爭這么激烈,稀土這張牌能讓中國在談判桌上多幾分底氣。控制稀土出口,就能牽制美國的科技和軍事發展。比如,美國的F-35生產線要是缺稀土,交付一拖再拖,沙特那邊還不急眼了?
還有個小插曲,中國不光是不給稀土,還提高了稀土價格。2025年初,國際市場上釹的價格漲了30%,鏑的價格翻了倍,美國企業想買都得掏更多錢。這招夠狠,直接打在美國痛點上。
稀土卡脖子,美國也不是沒招。特朗普和拜登兩屆政府都盯著這事兒,下了不少功夫。
美國開始鼓勵國內稀土產業。比如,MP材料公司打算在得克薩斯建個稀土加工廠,想擺脫對中國加工的依賴。這公司接手了芒廷帕斯礦,2023年產了4萬噸稀土精礦,占美國需求的60%。美國國防部和能源部還掏了幾億美金,資助稀土企業發展。可這事兒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投資大不說,環保壓力也重。建個加工廠得兩三年,產量要跟上中國,少說也得十年。
美國還在研究稀土的替代品,尤其在軍事和科技上。比如,搞出不用稀土的新型磁鐵或者其他材料。麻省理工學院有個團隊在研究用鐵基材料代替釹磁鐵,效果還行,但強度差了點。軍工上替代更難,導彈制導系統那種精度,短時間找不到替代品。這招得靠技術突破,指望不上救急。
美國拉上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盟友一塊兒干。澳大利亞的萊納斯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稀土生產商,跟美國的藍線公司簽了協議,要在美國建稀土分離廠。加拿大也有幾個稀土項目,美國投了點錢,想盡快出貨。這招不錯,可產量一時半會兒也上不來。萊納斯2024年的產量才1.8萬噸,跟中國比差遠了。
還有個大膽想法,跑太平洋海底去挖金屬結核,那里面有鎳、鈷、錳,還有稀土。美國有個公司叫“深海礦業”,計劃2026年開始試采。可這成本高得嚇人,一噸礦石得幾千美金,技術也難,海底作業風險大。短期內也就是想想,真干起來還得看運氣。
美國還想著多囤點稀土應急。國防部有個戰略儲備計劃,2024年存了5000噸稀土,可這點量不夠塞牙縫的。一旦稀土斷供,撐不了幾個月。囤貨治標不治本,得趕緊找到長久辦法。
稀土這仗,不光是中美的事兒,是全球資源的大戲。隨著新能源、人工智能這些技術越來越火,稀土需求只會漲不會跌。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稀土需求得翻倍,新能源車就得占一半以上。誰拿住稀土,誰就在未來科技和軍事上占上風。
中國現在是稀土霸主,地位短期內沒人能動搖。2023年,中國稀土出口值達到50億美金,加工能力更是無人能敵。人家不光有資源,還有技術、市場,別人想搶這塊蛋糕,太難了。
美國想翻身,面臨一堆難題。市場競爭上,中國價格低,美國企業根本拼不過。環保法規上,開礦煉礦得過重重關卡,時間拖不起。技術上,分離提純這塊,美國得從頭學,人才都不夠。重建稀土產業鏈,得砸幾百億美金,還得等十年八年的,美國能不能挺過去,還真不好說。
全球其他國家呢?澳大利亞、加拿大有資源,可產量上不去。俄羅斯、巴西也有稀土,但技術不行,產業鏈不全。短期看,稀土市場還是中國說了算。
對特朗普來說,1420億大單要是砸手里,那可不是小事。沒稀土,訂單交不了,沙特那邊肯定不干,錢拿不到不說,美國的信譽也得打折扣。他可能會試著跟中國談談,求點稀土。可現在中美關系這么僵,談妥的難度不小。外交上施壓、貿易上讓步,都得試試,但效果咋樣,誰也不知道。
這事兒給美國敲了個警鐘,供應鏈不能太依賴別人,尤其是關鍵資源。稀土這玩意兒看著不起眼,真卡住脖子了才知道疼。美國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戰略,把稀土這塊讓給了中國,現在想拿回來,得多費勁啊。
中國這邊呢,也得掂量掂量。稀土是王牌沒錯,但用得太狠,容易逼得美國下狠手。萬一美國真把產業鏈建起來,或者找到替代品,中國這張牌就不那么靈了。雙方都在博弈,誰也別想輕松。
稀土這小東西,硬是成了中美博弈的大籌碼。特朗普這1420億大單卡在稀土上,暴露了美國多大的軟肋,也讓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上的分量更顯眼。未來這稀土之爭還得接著斗,科技、軍事、經濟,哪塊都少不了它。咱老百姓看看熱鬧,專家們得好好琢磨,這仗到底咋打下去。等著瞧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