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剛剛達成90天暫停關稅戰的協議,結果不到48小時,美國就突然變卦了!
5月12日,中美雙方在日內瓦握手言和,這場短暫的“休戰”讓全球市場一片歡騰,投資者們對未來的供應鏈穩定充滿期待。
可是,美國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就連發三項威脅,試圖通過關稅、技術封鎖以及供應鏈圍堵來向中國施加壓力;而中國則以稀土資源為武器,采取了強有力的反制措施,直擊美國的核心痛點。
那么,這場博弈將如何發展?中國又是怎樣在這場硬仗中占據主動權的呢?
美國48小時內快速施壓,三重威脅直指中國
5月12日,中美雙方達成了一個看似積極的協議:
美方宣布取消此前對中國商品加征的總計91%的關稅,并調整34%的對等關稅政策,其中24%的關稅暫緩征收90天,僅保留剩下的10%關稅。
這一消息猶如一顆定心丸,迅速提振了全球經濟市場,美股因此大幅上漲。
然而,這種平靜并沒有持續太久,美國翻臉的速度讓人措手不及,短短兩天后局勢急轉直下。
美國政府聲稱,由于談判未能取得滿意成果,如果接下來的90天內無法達成更長遠的協議,將再次大幅提升對華關稅。
這一舉動無疑將原本緩和的貿易局勢重新拉回了不確定的深淵。
與此同時,在科技領域,美國也對中國發動了新一輪猛烈攻擊。
5月13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突然發布新政策,強化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管制和制裁,手段極其強硬。
一方面,禁止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華為的昇騰芯片,包括在中國本土。
美國給出的理由十分荒謬,聲稱華為的昇騰芯片可能依賴某些美國軟件或技術設計,或者由含有美國程序和技術的設備制造,但卻沒有任何實質證據。
另一方面,美國警告全球企業不得利用美國的GPU芯片訓練中國的AI模型,并進一步加強審查機制,防止芯片和技術流向中國。
不僅如此,美國還在供應鏈方面對中國展開全面圍堵。
美國全力推動芯片產業鏈的本土化生產,甚至在4月8日威脅臺積電,如果不在美國建廠,最高將面臨100%的稅收懲罰。
此外,美國還試圖聯合日本、荷蘭、韓國等國家組建“半導體聯盟2.0”,企圖從芯片原材料到制造設備徹底切斷中國的供應鏈。
美國前駐華大使更是公開威脅,要對中國施加“實質性代價”,妄圖逼迫中國在科技發展上妥協。
面對美國的多重威脅,中國毫不退縮,并果斷祭出一張極具威懾力的王牌——稀土管控,精準打擊美國的軟肋。
中國打出稀土王牌,精準打擊美國痛點
近期,一場大規模聯合行動在全國范圍內拉開帷幕。
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牽頭,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0個部門攜手,聯合內蒙古、江西等7個戰略礦產資源集中省份,共同啟動了一項名為“天網行動”的稀土管控專項行動。
此次行動重點針對的是包括鎵、鍺、釤、鋱在內的7類戰略性金屬。
為了確保管控工作的全面性和精準性,中國部署了全流程電子監控系統。
從礦山開采到冶煉廠加工,再到產品運輸和銷售,每一個環節都受到嚴格監控。
同時,針對稀土走私這一嚴重威脅國家資源安全的問題,中國展開了強有力的打擊行動。
商務部與海關緊密配合,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檢查。
在國際物流的關鍵節點,如鐵路口岸、海港碼頭等地,突擊檢查已經成為常態。
在打擊走私的過程中,切斷第三方國家的中轉渠道成為關鍵任務。
過去,一些不法分子常常通過將稀土運往第三國再轉運至最終目的地的方式逃避監管。
如今,中國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及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信息共享,通過外交途徑和國際執法協作,對這些中轉渠道進行嚴密監控和封堵。
這一舉措徹底堵死了美國通過“灰色采購”獲取稀土的路徑。
隨著“天網行動”的深入推進以及打擊走私力度的不斷加大,美國看似穩固的工業體系開始顯現出明顯的裂縫。
美國陷入多重困境,遭受致命打擊
美國軍工復合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這個掌控著全球尖端武器研發的強大體系,長期以來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
高達70%的進口比例使其核心生產鏈暴露在風險之下。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斗機生產線已經三次被迫停工,裝配車間里堆積的半成品戰機無聲地揭示了危機的嚴重性。
作為全球最先進的第五代戰斗機,每架F-35需要417公斤稀土用于關鍵部件,而企業倉庫中的庫存僅夠支撐6個月,正在迅速消耗。
美國國防部評估顯示,其超過1000個武器系統面臨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從精確制導導彈的導航芯片到核潛艇的推進裝置,87%的稀土部件供應亮起了紅燈。
更糟糕的是,軍工企業在本土建立替代供應鏈的計劃至少需要7年時間和數百億美元投入,遠水解不了近渴。
GPS衛星定位系統同樣遭遇“斷糧”危機,制造高精度芯片所需的鉺元素供應中斷后,尋找替代方案的成本飆升300%。
當新能源車企不得不將成本增加轉嫁給消費者時,美國消費者發現,同一款電動汽車的價格比半年前上漲了數千美元。
這種經濟壓力直接反映在政治層面,原本民意調查中領先的特朗普支持率暴跌8%,選民對物價上漲的不滿情緒正在改變選舉走向。
美國的盟友體系也未能幸免,日本的電子企業因稀土短缺被迫暫停部分半導體材料生產線;韓國的顯示屏制造巨頭因鋱元素供應中斷面臨停產風險。
這些依賴中國稀土進口的高科技產業大國,開始重新審視與美國的戰略捆綁關系。
當韓國企業試圖從美國獲取稀土支持卻遭到拒絕時,首爾的商界領袖們意識到,所謂的“盟友”在自身利益面前顯得如此脆弱。
在這場資源博弈中,美國看似強大的工業體系暴露出驚人的脆弱性。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