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河南正被高溫狠狠“炙烤”,中西部多地沖上38℃到40℃。這樣的酷熱天,正是小麥搶收關鍵期,麥粒都怕被曬干癟。
洛陽、三門峽的老鄉們發現,剛割的麥子堆在場上,得趕緊攤開翻曬??筛邷貢竦萌祟^暈,更擔心玉米、大豆等秋作物播種受影響。老輩人都說“熱過頭,雨要湊”,但眼下得先扛住這波熱浪。
傳統辦法里,秸稈覆蓋能給剛出苗的莊稼苗遮遮陰,減少水分蒸發。草木灰撒在地邊,既能防蟲,又能稍微降點地表溫度,老一輩常用這招。
不過現在得結合科學法子,比如清晨傍晚給菜地、苗田澆點小水。注意別中午澆,溫差大容易傷根,這是農技站去年教的法子。豫北地區麥田剛收完,土地曬得發白,得抓緊趁墑情好播玉米。
要是墑不夠,有人打算等22日的降雨,但得提前備好種子和肥料。豫南部分地塊已經種上秋作物,可高溫加悶濕,最怕苗期病蟲害。村里老張頭說,他去年這時候沒防住蚜蟲,苗子都卷了葉,今年得早準備。
氣象說21日傍晚中西部有陣雨,雖不大,但能稍微解點旱氣。22日雨水變中到大陣雨,還可能有暴雨,又怕低洼地積水成澇。
這天氣真是兩頭難,旱時怕烤苗,雨時怕泡根,種地人得兩頭防。個人覺得,這時候得盯著天氣預報,見縫插針干農活最關鍵。
比如陣雨前趕緊給旱地施點水溶性肥料,借雨水讓莊稼“喝”個夠。
大棚種植的老鄉注意,高溫天要掀開裙膜通風,傍晚再蓋上保溫。遇到強對流天氣,得提前加固大棚支架,別讓大風掀了棚頂。
咱農民的土辦法是經驗,但結合氣象預警和農技指導,才更保險。
就像看云識天氣是老傳統,現在手機上隨時能查逐小時預報,更準當。家里有老人種地的,年輕人得提醒一聲,別在中午頭下田,防中暑最重要。
村上王大姐說,她給地里干活的老漢準備了加鹽的綠豆湯,放保溫桶里帶著。
這波高溫對剛移栽的蔬菜苗影響大,比如辣椒、茄子,葉子都曬蔫了。可以扯點遮陽網,或者用竹竿搭個簡易棚,花不了多少錢,保苗管用。對于果園,高溫會影響坐果,特別是桃樹、杏樹,得適當疏果減少負擔。
有條件的果園,能在行間鋪點碎秸稈,既保墑又能降低地表溫度?,F在最擔心的是,高溫過后突然暴雨,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根系呼吸。
所以雨后得及時中耕松土,讓土地透透氣,這活雖累但不能拖。不同地區情況不一樣,東北防霜凍那套咱用不上,但咱得防旱澇急轉。
農技站最近電話都忙不過來,老鄉們有不懂的趕緊打電話問,別自己瞎琢磨。
家里有抽水設備的,這時候該檢查了,萬一旱情持續,得隨時能用上。
還有農藥儲存,高溫天別放在太陽曬著的地方,容易揮發失效還危險。這篇文章就是想提醒大伙,天氣再難,咱種地的節奏不能亂。
該搶收搶收,該播種播種,老辦法新辦法結合著用,總能挺過去。
最后說句實在話,莊稼收成好不好,三分靠天,七分靠咱自己細琢磨。
現在行動起來,把防曬防暑做好,把田管措施跟上,就是給秋糧打底子。要是你有啥管用的土辦法,歡迎在評論區說說,咱互相取取經。關注網易號,后續天氣變化和農管技巧會接著跟大伙嘮,別錯過。
記住,種地不怕天氣難,就怕咱不提前打算,早動手才能少受災。
莊稼不哄人,咱防天災也得靠巧勁,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