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盡夏來,諸物皆滿,今天(5月21日)2時55分迎來小滿節氣。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淺夏晴空意盎然,也恰似人生小盈滿。作為夏季第二個節氣,小滿時節萬物生長旺,田間地頭、麥浪泛金,一派迷人的初夏風景。不過,今天的上海是另一番景象:雷雨陣陣,天氣齁勢,令人熟悉的上海初夏“配方”。
梅雨什么時候來?
上海的小滿常見雷電、暴雨
今天白天,上海陰有陣雨或雷雨,全天氣溫在24℃~28℃之間。氣溫雖然不是特別高,但是,濕度很大,剛下過雨的地區空氣濕度接近飽和,體感又悶又熱。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下半周本市的陰雨依舊很多,明天上海以多云到陰的天氣為主,局部有些短時小雨,對出行影響不大,氣溫在22℃~27℃之間。到了周五,受氣旋東移影響,本市又將出現較明顯的風雨天氣,并伴有雷電活動,氣溫隨之下跌到20℃~23℃間,體感會涼快許多。雙休日雨水漸止,轉為多云為主的天氣,氣溫預計為18℃~25℃。
這幾天的天氣倒是比較符合上海小滿節氣的氣候特點。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以植物生長狀態命名的節氣,一般在每年的5月21日前后交節。小滿節氣期間,上海正值初夏,有時白天炎熱,早晚依舊清涼。據1991-2020年徐家匯站氣候數據顯示,此時上海常年平均氣溫為22.8℃,常年平均降水量為55.3毫米;小滿節氣期間,上海暴雨預警明顯增多,最常見的氣象災害預警就是雷電、暴雨和大風。
梅雨并沒有提前來
不少市民好奇,天氣那么濕熱,是不是黃梅天提前來了?氣象專家解答說,盡管這周雨水較多,但是造成降水的天氣系統并不相同,今明天的雨主要是暖濕氣流北抬和弱冷空氣交匯的結果,不會持續很長時間,而周五前后的風雨則主要是氣旋東移帶來的。氣象意義上的入梅有嚴格的標準,目前來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主要的降雨帶仍在華南,“梅雨”的天氣形勢尚未建立。
梅雨,是民間對天氣現象經驗總結的“定義”,表述的是人們對時令和體感的概括。隨著氣象科學的發展,氣象部門有一套頗為嚴格的梅雨標準。每年,國家氣候中心會依據國標《梅雨監測指標》開展梅雨實時監測業務,而梅雨監測區域分為江南區、長江中下游區、江淮區等三個區域,其中,上海屬于長江中下游區。這些區域是否能被判定入梅、出梅,都會有一些相應的標準。
上海“入梅”通常要滿足多個條件,比如,“入梅”前5天,副熱帶高壓在東經120度上的脊線超過北緯18度;5天中至少有3天日均氣溫超過22℃;“入梅”后的5天中有4天會下雨等。正因為如此,上海近期的氣候特征并不符合入梅的條件。上海常年平均入梅時間在6月19日(以1991-2020年徐家匯站計),歷史上5月就入梅的年份很少,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間,上海也多數要等到6月中旬才開啟“梅雨季”,所以,今年的梅雨可能還要等一等。
氣象專家提醒,不管入梅與否,如果氣溫偏高、濕度偏大,器物就容易發生霉變,市民做好防霉、防潮措施。
原標題:《新民節氣?小滿|黃梅天還沒來,在上海就能變“潮人”了?》
欄目編輯:陸梓華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制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馬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