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5月21日小滿,農人的心思全掛在天氣上。“冬天冷不冷,夏天澇不澇,就看小滿”,這句老話比日歷還準。河南地頭的苦菜正瘋長,提醒著老輩人當年挨餓的光景。
小滿分三候,草木瘋長、靡草枯死、麥子鼓粒,處處藏著老天的告示。南方這時候雷雨多,河溝漲水快,北方卻干得冒煙,地皮裂成龜殼。農諺說“小滿日頭紅,倉廩無谷充”,晴天多了可不是啥好事。
小麥灌漿正需水,太陽一烤,地里的潮氣全跑光,穗子癟癟的咋豐收?
可要是雨下個不停,南方水稻泡爛根,北方小麥生芽發霉,同樣愁壞人。“小滿西南風,伏里雨轟隆”,刮西南風預示三伏天雨水多,不知今年準不準。
村里老張頭盯著天說,早年遇過小滿大晴,秋糧減產兩成多,至今記得心疼。氣象數據擺著,小麥灌漿期每少10毫米降水,千粒重可能降2克。
水稻移栽后缺水,成活率直接掉三成,澆水車每天在田埂來回轉。
有人盼雨有人怕澇,這天氣就像孩子的臉,咋琢磨才對路?
老輩人“看天種地”的經驗,擱現在還管不管用?新法子真能抗住旱澇?去年鄰村修了蓄水池,趕上旱天沒減產,可成本高得讓小戶犯難。
“寧愿早起趕集,也不盲目下田”,這話現在聽著,多了些無奈的味道。
小滿是“晚小滿”,農歷四月廿四,按說法冬天可能不那么冷,可蟲害會不會鬧?冬暖對麥苗好,可蟲卵過冬多,開春打藥得提前,這筆賬農人心里得算清。天氣這事兒,從來不是單行道,晴雨都藏著利弊,全看咋應對。
就像村東頭李叔說的,等天靠天不如自己備著,水渠挖深點,苗子挑壯點。可話又說回來,小農戶家底薄,抗風險本事弱,真遇大旱大澇咋辦?這兩年氣候變化快,老農諺有時也“失靈”,科學種田還得緊跟氣象預報。
“雨打小滿頭,曬死老黃牛”,老話警示的是極端天,咱得留個心眼。田里的活計一天也不能松,澆水、除草、防病蟲害,樣樣都得盯著。
今年你家地里是旱是澇?莊稼長得咋樣?歡迎在評論區說道說道。
說到底,小滿是個提醒,糧食收成從來靠天更靠人,雙手勤快點總沒錯。
關注天氣號,每天早知風雨動向,提前備好田,心里才踏實。以上說法結合農諺和經驗,具體天氣還得看當地預報,種地別全信老話也別丟了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