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莞市公布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東城街道申報的“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嶺南派)”成功入選,標志著這項傳承千年的傳統技藝納入市級系統性保護體系。
作為我國書畫保護領域的重要技藝,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距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主要通過科學手法對書畫、碑帖等文物進行修復和裝幀保護。古字畫裝裱與修復技藝(嶺南派)傳承人張笑艷于2019年在東城街道設立專門工作室,近年來通過開設公眾講座、體驗課程等形式開展活態傳承。
據張笑艷介紹,嶺南派裝裱修復技藝具有“修舊如舊”的獨特工藝體系,在揭裱、洗畫、補筆等核心工序中保留了三十余道傳統技法。為推進技藝傳承,工作室制定系統保護計劃:將建立青年傳承人培養機制,定期開展技藝傳習;聯合本地院校開設專業課程;完成全流程數字化建檔工作,同時研發符合現代審美的文創衍生品。
“此次入選市級非遺名錄,既是對傳統技藝價值的認定,也賦予了我們更大的傳承責任。”張笑艷表示,將持續推進技藝保護與創新轉化工作,讓古老技藝在當代煥發新生機。
據悉,目前東城街道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有14個,分別是喊驚習俗、東莞傳統婚俗、開燈習俗、老人歌、入伙習俗、新年習俗、中秋習俗、火麻仁茶飲料制作技藝、溫塘游會、尺八吹奏技法、嶺南固元艾灸法、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嶺南派)、莞香種植與制作技藝和子午流注臟腑服藥法。它們涵蓋傳統技藝、民俗等多個類別,通過建立傳承基地、開展非遺進校園等舉措,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非遺保護體系。
(記者 蘇嬋)
來源:東莞廣播電視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