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 年的廬山會議與軍委擴大會議,在許多開國將領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這兩個重要會議上,不少將領因彭總的事情受到牽連,被批判甚至降職。令人矚目的是,在這些受影響的將領中,來自第四野戰軍的人數眾多,如黃克誠、洪學智、鄧華、萬毅與鐘偉等人,他們都是四野中名氣頗高的將領,在這一年卻成為了 “右派” 并被降職處理。而其他野戰軍的將領卻很少有人站出來為彭總說話,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彭老總在解放戰爭期間曾擔任第一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與四野看似毫無關聯。然而,在 1959 年的會議上,眾多四野將領卻站出來為彭總說話,甚至不惜遭受批判。這一現象與四野的整體構成以及將領們與彭總的交集有著密切關系。
一野的情況則與四野大不相同。一野人數相對較少,部隊規模不大,其中兩個團還是在解放戰爭后期從華北軍區調來的,所以一野中的干部與彭總的感情并不深厚。一野中的第一與第二兵團中的將領大多是賀總早年培養起來的,起初解放戰爭中執掌西北解放軍的最初人選是賀總,后來彭總以解放軍副總司令的身份直接指揮西北戰事,接管了賀總的嫡系部隊。在廬山會議上,由于彭總與賀總對大躍進的態度完全相反,一野中的將領面臨站隊問題,大多數人選擇了以前的老首長賀總,甚至還有人對彭總落井下石。
回顧歷史,三國時期的陣營之分也曾引發諸多復雜的人際關系變化。比如在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中,各方勢力因不同的利益和關系而做出不同的選擇。彭總與一野、四野將領之間的關系變化,與此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四野將領支持彭總的原因較為復雜。1945 年抗戰結束后,我黨抽調 11 萬兵力趕赴東北,這批部隊中的將領大多來自彭總在紅軍時期的嫡系部隊紅三團,像黃克誠與鐘偉就是在那個時候去往東北的,他們曾經也是彭總的部下。在抗美援朝時期,彭總大罵 38 軍的梁興初,甚至說出要殺他的頭這樣的話,原因就在于 38 軍的部隊構成有很大一部分是紅三團的底子。彭總了解這些將領,所以指揮起來得心應手,罵起來也毫無忌諱。可見,四野的部分將領與彭總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
此外,為彭總出頭的洪學智、鄧華、萬毅這三位四野將領,在抗美援朝時是彭總的部下。四野本身在東北地區,東北又與朝鮮接壤,1950 年東北邊防軍大多數來自四野的骨干部隊,特別是實力最強的第 13 兵團,其正、副司令就是鄧華與洪學智。四野與抗美援朝戰爭有著密切聯系,再加上彭總是志愿軍中的最高指揮官,所以四野將領在看到彭總受批判時,仗義執言并因此受到牽連降職。而且,四野的骨干大多數來自中央紅軍還有八路軍 115 師,雖然彭總不是紅一軍團中的干部,但紅三軍團與紅一軍團長期合作作戰,兩個軍團相互扶持,直到到達陜北。許多紅一軍團中的將領對彭總也有一定的感情。
綜上所述,1959 年因彭總受影響的將領大多來自第四野戰軍,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歷史事件也讓我們看到了在特定歷史時期,復雜的人際關系和政治局勢對將領們命運的深刻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