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因其政績給后世帶來的影響,被后人稱其為“千古一帝”。
然而這樣一位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帝王,卻死得莫名其妙,他的兒子們也沒有好下場。
據記載,秦始皇共有二十多位皇子,但由于他實行郡縣制,兒子們沒有被封為諸侯的機會,更不能夠在政治上呼風喚雨,所以關于他們的記載并不多。
歷史上唯一被記載的皇子只有四位,他們分別是皇長子公子扶蘇,小兒子胡亥,還有公子高和公子將閭。
而這四位皇子,下場都十分凄慘。
首先是公子扶蘇,秦始皇死后,趙高假傳圣旨,令其誤信,自盡身亡。
之后是公子高和公子將閭,秦始皇死后,他們一個人為保家人平安主動殉葬,另一個人被趙高陷害被逼自刎。
最后是胡亥,他繼位后因施行暴政導致民怨沸騰,劉邦起義時,被趙高逼迫自盡。
在這四個兒子中,秦始皇最器重的要數公子扶蘇了,因為其剛毅勇武,為人寬仁,并非常有政治遠見。
不過,秦始皇對公子扶蘇也有不滿,那就是這個兒子曾有一次公然反對過自己。
當時秦始皇非常迷戀長生不老,并不惜花費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求仙問藥。
方士盧生和侯生便在秦始皇的授意下四處尋找仙藥,然而尋找了許多年,都沒能找到。
公元前212年的一天,盧生和侯生因實在無法完成任務,發起了牢騷,私下對秦始皇從頭至腳進行了評論。
他們認為,秦始皇非常自負、剛愎自用,且非常貪戀權利和長生。
盧生和侯生想到,如果找不到仙藥,兩人肯定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所以頓生懼意,決定逃跑。
盧生和侯生逃走了,可他們的話被人傳到了秦始皇的耳中。
秦始皇大怒,將怨氣都撒在了其他方士的身上,不僅斥責他們騙錢又不忠君,還將所有人抓了起來拷問。
在殘酷的刑罰下,方士們互相指責、揭發,最終共有460多名方士被下獄,等待死亡的到來。
就在秦始皇決定將這些方士全部活埋的時候,長子扶蘇冒死站出來勸諫。
他對父親說:“如今天下剛剛安穩,邊遠地區的百姓還沒有歸附,如今陛下用如此極刑處置這些人,恐怕天下會因此不安定。”
秦始皇正在氣頭上,哪里會聽兒子的話,不僅如此,他還認為扶蘇是在忤逆自己,便一氣之下連扶蘇也一起懲罰了。
就這樣,扶蘇被貶到了消息閉塞的邊塞,協助蒙恬修筑萬里長城。
秦始皇到死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決定,竟害了自己最喜愛的兒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將思想文化都統一后,開始了第五次大巡游。
秦始皇非常愛巡游,大部分都是在彰顯自己的威武,然而第五次巡游卻是因為他內心惶恐不安。
原因是一年前,發生了三件“怪事”。
第一,天象表示,熒惑(火星)靠近了心星(天蝎座中間最亮的那顆星)。
在古代,心星代表著帝王星,如果熒惑靠近心星,古人就認為帝王命盡或者地位不保。
第二,這一年天降隕石,且有人在隕石刻了一行字:始皇死而地分。
第三,秦始皇收到了八年前自己祭江神的玉璧,送玉璧之人還告訴他一句話:今年祖龍死。
三件怪事讓秦始皇十分害怕,雖然他一直努力證明這些現象所指并不是自己,但到底心里留下了陰影。
之后,秦始皇找來占卜師占卜,結果表示,他需要遷徙一部分老百姓,并出巡。
于是,第二年秦始皇在遷徙了一部分老百姓后就開始了第五次大巡游。
或許秦始皇也沒有料到,這次出巡竟然真的要了他的命。
就當他巡游到平原津的時候,突然得了重病,且無藥可救了。
秦始皇似乎預料到自己命不久矣,便寫下詔書,立皇長子扶蘇為太子,趕至京城為他舉辦喪事。
然而遺囑寫完后,詔書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秦始皇便斷了氣。
就這樣,詔書和玉璽都落在了秦始皇最信任的宦官趙高的手中。
此時,趙高、李斯和胡亥已經沆瀣一氣,自然不愿意讓扶蘇當太子。
于是他們偽造了詔書,派使者交給了正在守衛邊疆的扶蘇手中。
為了讓扶蘇甘愿赴死,趙高在詔書中寫下了幾項罪名:
一是守邊無功。表示扶蘇被發配邊疆幾年,都未能解決外患,實為有罪。
這明顯是欲加之罪,扶蘇的主要任務是協助蒙恬修建長城,而長城的主要目的就是防御敵人,而不是解決外患。
二是誹謗朝政。指責扶蘇曾阻止秦始皇坑儒。
但事實證明,扶蘇的勸諫的正確的,秦始皇因坑儒得了一個暴君的名聲。
三是謀立太子。指責扶蘇想要自己當太子,屬大罪。
事實上,扶蘇是皇長子,又深受秦始皇重用,遲早要當太子,并且遺詔中秦始皇也表示要立扶蘇為太子。
四是為人不孝。指責扶蘇身為兒子對父親不孝。
真相是,若扶蘇真的不孝,也不會恪守父訓到邊疆受風吹日曬之苦。
但正是由于扶蘇太過孝順,甚至變成了愚孝,所以當他聽到賜他自盡的假遺詔時,他絲毫沒有懷疑,就相信了。
《史書》記載,扶蘇在聽到假遺詔后,深信不疑,當場流下淚來,回到房內就要自盡。
這時,大將蒙恬走到扶蘇身邊,表示單憑一個詔書怎能證明是秦始皇的意思,還需親自見到秦始皇本人才能確定。
然而,扶蘇此時已經完全聽不進去蒙恬的話了,依舊選擇了自盡。
扶蘇死后,蒙恬也被抓了起來。
另一邊,趙高等人在聽到扶蘇的死訊后,立刻帶著已經好臭了好幾個月的秦始皇的尸體回到了咸陽,公布了秦始皇的死訊。
就這樣,胡亥順利繼承了皇位。
畢竟皇位來路不明,胡亥的心里總是不安,他擔心自己的兄弟們會不臣服自己,便大開殺戒,殘害手足。
然而到與扶蘇交好的蒙恬時,胡亥終究有些下不去手,畢竟他要想坐穩江山,身邊也需要大將支持。
所以當趙高詢問起該如何處理蒙恬時,胡亥表示:“反正扶蘇已死,蒙恬放了也無妨。”
但趙高卻不同意,他故意刺激胡亥,謊稱蒙恬的弟弟蒙毅不支持他登基,蒙恬與弟弟關系緊密,必定也不會支持他。
胡亥信以為真,故將蒙恬兄弟賜死。
那么趙高為何非要置蒙氏兄弟于死地呢?
歷史記載,趙高曾有一次犯了法,秦始皇便讓最信任的蒙毅審訊。
結果蒙毅為人正直,眼里容不得沙子,無論趙高有多大權勢,都要依法辦理,將趙高處死。
后來還是秦始皇親自出面,替趙高求了情,才保其性命。
就是因為這件事,趙高懷恨在心,立誓要報仇。
就這樣,在胡亥、李斯和趙高三人的一頓操作下,秦朝加快了衰敗的步伐。扶蘇、蒙恬這些真正為秦朝做事的人卻蒙冤離世。
有人認為,如果不是胡亥等人爭奪皇權,將扶蘇害死,扶蘇繼位后一定會將秦朝的壽命延長。
但歷史專家卻認為,扶蘇并不適合當皇帝。
回看扶蘇自盡之事會發現,他看到假遺詔時竟然沒有一點兒懷疑,而是哭泣,說明他太過愚忠。
但凡扶蘇親自去見秦始皇就會發現真相,以他手中的三十萬大軍,和在朝中的號召力,一定會將趙高等人一舉消滅,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事情。
可事實卻是,扶蘇不聽蒙恬勸告自盡了,這說明他毫無政治閱歷和斗爭經驗,通俗來說他沒有一個帝王所應有的魄力。
所以,即便扶蘇真的繼位,秦朝也不會改變被推翻的歷史現實。
不過歷史就是這樣,越想要控制它的人,就越不能如愿,胡亥、李斯和趙高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