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明星慘遭詬病的當下,“老戲骨”本應該是影視行業的演技標桿。
但有這么4位演員,卻因“年齡濾鏡”被過度神化。
他們雖然資歷深厚,但卻陷入了“千人一面”的表演困境。
這些只長年紀不長演技的老演員,究竟都有誰?
1.靳東
早年的靳東,雖是表演科班出身,但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發展著演藝事業。
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戲路,他嘗試過很多不同的角色。
上到漢武帝劉徹,下到身患不治之癥的張紅兵。
甚至還在《闖關東》里,飾演過日本遺孤。
雖然都是小角色,但逐漸走進了觀眾的視野。
直到在紅色諜戰電視劇《特殊爭奪》中,他在飾演一位地下黨“岳振聲”。
才算是正式確定了他的戲路發展——文藝范氣質型男。
從那之后,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舒適圈。
開始頻繁出演一些外形俊朗,文藝范十足的人物角色。
但久而久之,舒適圈待久了演戲就越來越像自己。
《歡樂頌》中的老譚,《我的前半生》中的成功人士賀涵。
還有《精英律師》中的羅檳,無一例外都是一副精英干部風。
劇中梳著大背頭,端著說教腔的形象,讓不少觀眾看了都覺得太裝了。
近年來,他演的角色都是這個類型,讓觀眾看了沒有什么代入感。
反而更覺得是像在“公式化”演戲,這也就導致很多觀眾開始逐漸質疑他的演技。
尤其是靳東的鏡頭語言更是千篇一律,擺出一副高冷的面部表情。
統一的精英干部角色類型,加上千篇一律的面部表情。
表面上是戲路窄,實際上就是不會塑造角色。
不能塑造角色,何來演技一說?
早前,金星就曾在節目中指出過他的問題。
人物類型太多且都單一,無一例外都是社會精英類型的,戲路太窄了。
而演員恰恰就是要“無我”,全身心塑造不同的角色。
如果能夠跳出“高大上”的舒適圈,換換戲路,可能會有更不錯的發展。
然而,還有一位女版的“靳東”,就是劉濤。
2.劉濤
或許是《歡樂頌》中“安迪”一角帶來的光環太大。
也或許是塑造能力有限,劉濤之所以被說成是女版的“靳東”。
就是因為她在表演上有著和靳東差不多的“舒適圈”。
自從飾演過“安迪”一角后,她就成了職場成功女性角色的專業戶。
高學歷、高薪水、高顏值的角色中必然會有她的身影。
從那之后《愛情萬萬歲》中的金娜,《我們都好好的》中尋找。
再到《假日暖洋洋》中的都市投資人程蔓等角色。
無一例外都是塑造都市成功大女主的形象。
雖然都很成功,但一成不變的角色和題材難免會讓觀眾覺得膩。
再加上安迪一角帶來的光環,各類綜藝真人秀邀約不斷。
現實中過度的曝光,讓她精心塑造的角色看起來更出戲。
其實,年輕時的劉濤演技還是非常不錯的。
尤其是古裝劇《媽祖》、《羋月傳》中的角色,讓觀眾印象非常深刻。
甚至還憑借著眾多家庭倫理劇成了觀眾稱贊的“國民媳婦”。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演技卻始終停滯不前,甚至還一度陷入了演技模塊化的爭議。
“演啥都一個樣,看不出任何區別。”
還有大部分觀眾對她的印象停留在賢妻良母、溫婉大氣的角色中。
可隨著近年來她越來越沉迷拍精英高管劇,而自身固有的氣質沒有辦法短時間內改變。
于是,就只能在一些精英劇中硬凹人設,演技方面的節奏感層次感都不夠,過于標準化。
再加上演過太多電視劇,形成了固定的演技模式。
演員是需要神秘感的,過度的曝光只會適得其反。
3.張凱麗
而張凱麗,一位被大眾所熟知的“老戲骨”。
實際上她出演過的代表作,卻讓觀眾說不出幾個。
甚至有些觀眾調侃她,唯一的代表作就是足力健老人鞋的代言人。
但這并不意味著她是上了年紀,才躺平回歸舒適圈的,而是從來沒有離開過。
早年,她因為出演了《渴望》中“劉慧芳”純粹的賢妻良母,才走進觀眾的視野。
可這部戲并沒有讓她成功一飛沖天,而是沉寂了下來。
演藝圈的更新換代太快,當她再次回歸舞臺時就只能演一些小配角。
直到《中國家庭》的劇組邀請,才讓她徹底踏進了“國民母親”的舒適圈。
此后,更是成了“賢妻良母”的釘子戶。
但凡是家庭倫理劇中,都少不了張凱麗的身影。
《裸婚時代》、《咱們結婚吧》、《功夫婆媳》等電視劇中母親的塑造,更是讓許多觀眾對她的演技非常認可。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劇中的都有張凱麗扮演的賢妻良母的角色。
才讓觀眾逐漸意識到,原來她只會“尬演”。
張凱麗“小品化”演技過于生硬,而且算不上很高端的小品化演技。
演來演去都是對傳統女人刻板印象的那一套。
無一例外的“母親”類型人物角色,表演痕跡太重。
而她之所以晚年還能夠一直活躍在熒幕上。
是因為她的年齡和演技,都是有市場的,所以自然也不會缺角色演。
但她并不是老戲骨,只有老罷了。
4.張鐵林
和張凱麗一樣處境的,還有張鐵林。
他也讓觀眾意識到,不是所有年紀大的都能叫老戲骨,也可能是老戲混子。
張鐵林因為早年出演過《還珠格格》中皇阿瑪一角,深入人心。
讓很多觀眾,一度誤以為他是個名副其實的“老戲骨”,實則不然。
憑借著皇帝一角名聲大噪之后,張鐵林的咖位和片酬也跟著水漲船高。
但他的演技卻還依舊停留在演“皇帝”的階段,只會吹胡子瞪眼。
即便是這樣,他還是憑借著自己拙劣的演技成了“皇帝”專業戶。
他出演過的皇帝角色,甚至多達三四十個。
而且“皇帝”也成了他自己認為最好演的角色。
甚至在少見的都市劇中,還能夠讓觀眾瞥見一絲“皇帝”的表演痕跡。
但作為一個演員,演技不能夠與時俱進,就會被時代拋棄。
枯燥無味,演技如同嚼蠟,浮夸的演技已經根深蒂固。
在加上近年來對演藝圈非常關注演員自身的爭議性。
這讓私德有問題的張鐵林,也從曾經的“皇帝專業戶”淪落為無戲可拍的老演員。
結語:
這些“老戲骨”,似乎經過時間的推移,只剩下了“老”。
憑借著老的資歷,順理成章的成了“老戲骨”。
而所謂的“老戲骨”標簽,其實是把雙刃劍。
若是不能夠突破舒適圈,再深的資歷也難掩演技的蒼白。
畢竟觀眾們要的是“劇拋臉”般的演技,而并不是“千人一面”的復制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