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
五月,正是游玩好時節。在泉州市安溪縣金谷鎮金谷村的溪岸藝術園,兩岸樹木蔥郁,疊石與潺潺流水相映成趣,岸邊藝術長廊、戲臺、步行道等設計感十足,行走其中宛如置身“童話世界”。
近日,記者走進安溪金谷鎮金谷村,探尋這座“藝術村”的奧秘。
金谷溪岸藝術公園一角。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金谷村“巨變”源于藝術家陳文令。2021年9月,陳文令回到老家安溪縣金谷鎮,自掏腰包建造金谷溪岸藝術公園,綿延300米的溪流、占地40畝的藝術公園為村里老人提供了一個生氣勃勃的去處。
秉持就地取材的理念,陳文令巧妙選用溪中的石頭、廢棄民房的材料作為設計原料,讓這座公園擁有“不可山寨”的獨特氣質。
一塊塊石頭變成床和躺椅等便民設施被擺放在樹蔭下,以供干活疲憊的村民們小憩;一排排錯落有致的石跳釘布置在金谷溪上,如鳴奏著小溪歡歌的鋼琴鍵;一個個藝術雕塑點綴在岸邊溪里,仿佛在和自然進行無聲對話……
漫步于這座沒有圍墻的藝術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此刻似乎具象化了。
公園里展出陳文令作品《沐浴星光》。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陳文令憧憬著,金谷村的未來價值將突破單純的經濟導向,以藝術為橋梁,借助雕塑、建筑等公共藝術形式,把它雕琢成一座兼具審美價值與文化底蘊的“活態博物館”。
他表示,“我不追求它成為網紅,我希望用一磚一瓦,一塊一塊的石頭,堆壘起一個‘永不落幕’的個展。”
近年來,金谷村積極探索“藝術文旅賦能鄉村振興”,創新“鄉賢人才+”模式,推動金谷村傳統農業產業格局向特色農文旅融合發展格局轉型。
“金谷溪岸藝術公園成為‘打卡地’,為金谷鎮文旅產業發展打開了一扇大門。”金谷鎮副鎮長張錦川告訴記者,自藝術公園建成后,每天到訪游客800余人,目前已接待游客逾10萬人次,并入選福建省鄉村“五個美麗”建設典型案例。
藏在村里的彩繪屋。人民網記者 陳藍燕攝
隨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一些離鄉外出打工的當地人也陸續返回家鄉,續寫新的故事。
陳發加是土生土長的金谷村人。四十年前,為了尋求發展機會,他離開家鄉外出謀生。如今,看到村子日漸熱鬧起來,他也選擇回鄉生活。每天吃完飯后,他或是在公園里散步,或是找鄰里聊天。“沒想到有一天,我的家門口就是公園,還吸引了外國游客來參觀。”陳發加笑著對記者說,語氣里滿是掩飾不住的自豪感。
從傳統農業村轉身為農文旅三產協同共進的“啟明星”村落,金谷村以“藝術+”為畫筆,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勾勒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