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多所高校的一項舉動,讓眾多國民紛紛拍手稱快,也讓國內大學生們感受到了久違的公平。那就是對 “混子留學生” 進行清理整頓,甚至直接清退。這一變化,在教育領域激起了層層漣漪,也反映出社會對于教育公平的熱切期待。
哈爾濱工業大學因 “成績問題” 一次性清退 96 名外國留學生,這一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一直以來,部分留學生在中國校園內的行為飽受詬病。有的留學生在課堂外大聲喧嘩,影響正常教學秩序;更有甚者,不顧中國歷史文化背景,炫耀帶有不當內容的紋身,這些行為令中國學生感到十分憤慨。而哈工大此次的強硬舉措,無疑是在向外界宣告:高校不是 “混日子” 的地方,即便是留學生,也必須遵守規則,達到學業要求。
其實,不僅僅是哈工大,武漢大學也曾清退 92 名非洲留學生。這些被清退的學生,有的存在學術表現未達標,兩門以上核心課程掛科;有的長期拖欠學費,平均欠費時長超 14 個月;還有的嚴重違反校規校紀,未經審批擅自離校,課堂出勤率極低。武漢大學的這一做法,同樣體現了對教育公平和質量的堅守,在學業要求和校規校紀面前,中外學生一視同仁,沒有特殊化。
浙江大學也有類似的行動,96 名非洲籍留學生不僅被取消學籍,連原本高額的租房補貼、“生活適應津貼” 也被一并停發。這些省下來的資金,被投入到校內的 “春雨計劃”,用于改善貧困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比如讓貧困生在食堂吃飯能享受五折優惠,冬天能領到加厚羽絨服。這一資源的重新調配,讓更多的國內學生受益,也讓大家看到了教育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曾經,部分高校在對待留學生的問題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為了追求所謂的國際化指標,對留學生的錄取標準過于寬松,甚至出現了 “是人是鬼都要” 的情況。這不僅導致一些真正優秀的國際學生對中國高校產生誤解,認為中國高校是 “垃圾收容所”,也嚴重影響了國內高校的聲譽。同時,一些 “混子留學生” 在校園內享受著超國民待遇,他們的吃住條件遠超國內學生,每月還能領取高額的留學補貼,而這些費用很多都來自高校有限的國家撥款。這對于國內學生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不公平。有家長就曾無奈地表示,自己的孩子在雙一流大學讀書,宿舍卻是八人間,而留學生卻能享受豪華單間,這種對比讓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今,高校開始清理 “混子留學生”,這一轉變意義深遠。對于國內大學生而言,這是一種遲到的公平。他們多年來努力學習,通過激烈的競爭進入高校,卻發現身邊有些留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享受更好的待遇,這對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種打擊。現在,高校以成績和表現為標準,對留學生進行嚴格管理,讓國內大學生看到了努力的價值,也讓他們相信,在教育的舞臺上,公平終會到來。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高校清理 “混子留學生”,有助于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和國際聲譽。只有嚴格把控留學生的質量,讓真正有學習意愿和能力的學生進入校園,才能促進中外學生之間的良性交流與合作,實現教育國際化的真正目標。同時,這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高校對教育質量的重視,以及維護教育公平的決心。
當然,在清退 “混子留學生” 的同時,高校也應該反思過去在留學生招生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優化招生標準,綜合考量留學生的學術能力、學習態度、自律性和品德等多方面素質,從源頭上保證生源質量。在培養過程中,要加強學業支持與管理,設立專門的學術輔導中心,增加輔導員數量,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及時解決留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嚴格執行趨同化管理,確保中外學生在教學、考核、獎懲等方面標準統一,杜絕特殊化和雙重標準。
高校清理 “混子留學生” 這一行為,順應了民心,維護了教育公平,也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高校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讓教育的公平之光,照亮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