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教育領域的國際合作日益頻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般情況下,提到中外合作辦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高大上”的國際化教育。
確實,這種教育模式通常由國內高校與國外知名學府共同舉辦,從課程設置到教學方法,再到師資力量,中外合作辦學都力求與國際接軌,為學生提供最前沿、最全面的教育體驗。
然而,正是這種獨特的辦學模式,讓不少人對其性質產生了疑問:中外合作辦學究竟是公辦還是民辦?這背后涉及到教育體制、管理模式、資金來源等多個方面,因而多數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性質難以界定。
但是,這并不代表所有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都不具備“公辦”性質。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學和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簡稱“莫斯科大學”)三方合作設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在官方簡介中就明確指出了該校是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辦性質的中外合作大學。
而深北莫的公辦性質,首先體現在其舉辦主體和資金支持上。其中深圳市政府作為地方政府代表,不僅承擔校園建設經費、生均撥款和專項經費,還通過事業(yè)單位屬性為該校提供穩(wěn)定的財政保障。再加上該校的主管單位為廣東省教育廳,進一步明確了其公辦高校的官方定位。
正因此,深北莫的學費標準在中外合作辦學領域中堪稱“清流”。今年該校本科學費分為“雙學籍”與“單學籍”兩類:前者為7萬元/學年,后者為5萬元/學年。這一數字與動輒十幾萬元的同類院校形成鮮明對比,甚至低于部分民辦高校的收費標準。
然而,低學費并不意味著資源縮水。恰恰相反,該校的學費結構中隱藏著“隱形福利”。根據官方披露,80%的學費通過獎助學金形式返還學生,包括覆蓋70%學生的學業(yè)獎學金、全員發(fā)放的生活補助,以及針對優(yōu)秀新生的“啟航獎學金”。這種“取之于學,用之于學”的模式,讓學生實際負擔大幅降低。
若僅看數字,或許有人質疑:5萬元的學費能否支撐國際化教育的成本?但深北莫用實打實的資源配置回應了這一問題。
師資方面,50%以上的教師由莫斯科大學直接選派,其余由北京理工大學和全球招聘的優(yōu)秀學者組成,且招聘標準與兩所母體高校一致。例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均由莫斯科大學教師俄語授課,學生從零起點俄語強化到專業(yè)術語學習全程浸潤式培養(yǎng),這種“原汁原味”的教學模式在國內獨樹一幟。
通過政府主導、公益辦學的模式,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既保留了國際化教育的核心優(yōu)勢,又打破了人們對合作辦學“貴族化”的刻板印象。
在這里,5萬元的年學費換來的不僅是莫斯科大學的教授板書、北理工的工程思維、深圳的創(chuàng)新基因,更是一個讓普通家庭學子觸達世界學術金字塔尖的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