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擺在面前,沒有朱婷的中國女排,這支曾經讓無數球迷熬夜吶喊的隊伍,正一步步走在一條誰都說不清的“新路上,不夸張地說,網友在各大平臺的對噴和擺爛式吐槽,已經成為最近女排比賽的第二看點,大家嘴里的“沒有朱婷就是二流,聽起來刺耳,但說實話,真不是空穴來風,朱婷不在,隊伍的氣質和硬度,肉眼可見地掉了一大截。
問題來了,朱婷到底是中國女排的“萬能鑰匙,還是說這支隊伍本來就沒準備好脫離她的光環?其實懂球的都明白,朱婷的受傷和長期在歐洲征戰,已經不是新聞,球迷們也不是沒見過她在土耳其、意大利俱樂部橫掃千軍的場面,歐排聯最佳主攻、雙圈全滿貫、各種MVP拿到手軟,這些榮譽讓她在國際排壇有一席之地,反過來看國內,有人說女排沒了朱婷就成三流,這話乍一聽過于極端,但最近幾場比賽的走勢和數據,確實讓人很難反駁。
回看里約奧運那年,中國女排以朱婷為核心,打法直接、氣勢如虹,年輕球員在大場面里瘋跑、敢打敢拼,最終一舉登頂,那個時候的中國女排,像極了一支“青春風暴,賽場上五個不到24歲的姑娘,腳下生風,臉上寫著不服輸,誰能想到短短五年,隊伍變成如今這樣,東京奧運會只剩下三個24歲以下的球員,其中兩個還只是替補,再往后,巴黎周期,李盈瑩24歲,吳夢潔22歲卻常年替補,主力陣容年齡逐漸老化,賽場節奏越來越沉重。
說到底,球員老化不是中國女排獨有的問題,但我們這邊的現象特別明顯,看看歐美那些排球強國,美國女排直到最近才有國內聯賽,意大利、土耳其的頂級球員常年在外征戰,只有奧運會才臨時集訓,水平卻不見下降,反而越打越開闊,為什么?根本原因還是聯賽水平和球員流動機制,國內聯賽強度太低,優秀球員被困在體制里,只能閉門造車,結果傷病、狀態下滑,這些問題年年說,年年沒人管。
再說教練層面,國外強隊選帥更直接,成績不理想就換人,教練班子自己說了算,打法、用人全盤負責,反觀我們這邊,教練想組建團隊還得層層審批,戰術調整畏手畏腳,面對場上困境,缺乏臨場魄力,球迷看著都替他們著急,朱婷的受傷固然讓人惋惜,但關鍵時刻沒人能頂上,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說到戰術,現在的中國女排打法過于單調,場上配合不如以往流暢,關鍵球總是打不出來,球迷們看多了都能背出來,缺乏變化,缺乏驚喜,反觀對手,每次遇到中國隊都像是做了充分準備,針對性極強,壓著打,場上姑娘們顯得有點無所適從,每到關鍵分,大家都在等那個能一錘定音的人出現,可惜現在的隊伍,誰都想當核心,卻沒人能真正扛起大旗,這種局面,靠喊口號是解決不了的。
再看球員心態,老隊員不舍得下,新人上不來,這種青黃不接的狀態,直接影響了球隊戰斗力,郎平當年25歲就選擇退役,給了更多年輕人機會,現在動輒30多歲的老將還在場上苦撐,歸根結底,還是管理層和教練組的用人思路太保守,怕輸,怕變,怕擔責任,結果就是既沒保住成績,也沒培養出新一代主心骨。
其實球迷們不是不能接受成績起伏,大家看重的是球隊的精氣神和未來希望,現在這支中國女排,缺乏清晰的方向感,既不敢徹底換血,也沒能打造出新的戰術體系,外界討論歸討論,隊內的僵局才是最難解的結,網友們的吐槽和點贊回懟,有時候比場上的比分還真實,大家都明白,靠老將死撐不是長久之計,朱婷不可能永遠做“救世主,新一代球員必須有人站出來。
最后不得不說,這條沒有朱婷的“新路,到底是通向重生的大道,還是一條越走越窄的下坡路,現在還真不好說,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不盡快吐故納新,徹底解決用人和管理問題,中國女排很難再現里約周期那樣的輝煌,球迷們希望看到的,不只是一個朱婷,而是一支有活力、有沖勁、有未來的中國女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