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央視體育新聞給中國女排來了個十分鐘的長鏡頭,按理說賽季還沒開打,陣容也沒最終定型,可這波新聞里偏偏就把主力陣容端了出來,而且每個細節都很有講頭,球迷們都在問,這陣型到底是試水,還是動真格,其實從鏡頭到采訪,再到場邊的“誰在誰不在,這背后的小九九,懂球的都明白,不是簡單的練練兵那么簡單,這套偏重強攻的組合能不能撬動中國女排的天平,今天咱們就冷靜拆拆局。
先說配置,董禹含和吳夢潔主攻,唐欣直接被推到強力接應的位置,二傳鄒佳祺、副攻王媛媛、自由人王夢潔,這陣容一亮出來,彈幕區直接炸了,有人說純粹是進攻組團,也有人覺得后排太懸,畢竟一傳防守短板一摞摞擺在那,大部分關注中國女排的球迷都知道,董禹含的強攻本來就是她的看家本領,吳夢潔也是典型的“炮手型,唐欣轉打接應又是個大招,雖然身高一般,但爆發力、臂展都能打,這種配置有點像以前美國女排的“火力壓制模式,擺明了就是要在進攻端拉滿。
但問題來了,強攻拉滿,后排誰兜底,董禹含自己都在采訪里說了,進國家隊后一直在補防守,進步歸進步,距離頂級一傳還是有段距離,唐欣更不用說,楊昊直播時親口透露,唐欣力量是國家隊天花板,但防守不是她的強項,這樣的組合能不能頂住對手的高強度發球沖擊,實戰一擺上去,恐怕還是得看對陣形勢,如果碰上意大利、塞爾維亞這種“發球大隊,這后排說不慌那是自欺欺人。
再看場邊,隊長龔翔宇休息,李盈瑩壓根沒現身,這就很有意思了,有球迷直接留言,“這不是擺爛,是煙霧彈,還有人調侃,主力都不打,央視這波是不是給對手挖坑,其實從過往經驗看,這套陣容大概率是應對特殊情況的“救火隊,真到世界大賽,誰也不敢賭防守全靠自由人兜,畢竟中國女排的傳統就是“攻守平衡,單純靠一波流推倒對手,這路子風險太大。
但換個角度想,這波大膽試錯也未必是壞事,起碼說明教練組腦子里有備選方案,尤其是董禹含被重用,說明她的訓練狀態和心理素質都過得去,采訪里董禹含那股松弛感,真不是裝出來的,能在國家隊這種高壓環境下自信開麥,背后是訓練場上的自我認可,也有人說,這批新人上位的速度比預期快,莊宇珊這次連主力邊都沒摸到,直接出現在對面替補陣容,隊內競爭壓力擺在明面上,誰說不是好事。
當然,有網友問,唐欣突然改打接應,是不是趙勇教練組在押寶,畢竟她在國青隊就打過這位置,但距離國家隊硬仗還是隔了兩層窗戶紙,說到底,強力接應這招,能不能復制到大賽,還是得看臨場發揮,歷史上中國女排用過類似的“奇兵戰術,但效果各有千秋,這次唐欣能否扛得住,外界都在看,關鍵時刻,誰能頂上,才是真正的“王牌擔當。
說回戰術,中國女排這套強攻陣,理論上是當前能排出的最強攻擊組合,但要真能在實戰里同時上場,難度不小,除非是比分被壓制,必須靠火力硬懟的時候才會派出來,否則還是得回歸“平衡為王的思路,畢竟世界排壇的格局早變了,單靠一兩個強攻點就想“碾壓歐洲列強,這套路已經過時,更多還是要看整體配合和應變速度。
當然,也別忘了女排輿論場上的“對噴常態,有人覺得這是教練組在自我救贖,有人則認為是針對當前隊伍“攻擊力天花板做的實驗,實際上,央視這波新聞的深意,是給外界傳遞一種信號,中國女排在陣容調整、打法創新上并沒停下腳步,哪怕是備戰期,也在試圖尋找更優解,董禹含、唐欣這些“邊緣球員被重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傳統主力模式的一種挑戰。
但說到底,球迷最關心的還是能不能贏球,能不能在大賽上扛得住壓力,董禹含的強攻和自信,吳夢潔的爆發力,唐欣改打接應的冒險,都是中國女排在“新老交替路上的縮影,能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升級之路,最終還是要看場上的真刀真槍,等到世聯賽、奧運大考,誰能坐穩主力,誰能在關鍵分上站出來,才是檢驗這波新陣容的唯一標準。
中國女排這次主打強攻的“試驗田,既是對現有陣容的挑戰,也是給自己留后手的必然選擇,誰能笑到最后,誰能成為“新女排的代表人物,現在下結論還早,但這波陣容調整,已經給球迷和對手都拋了個大大的問號,后續就看教練組怎么“點贊回懟,怎么用好這組“強攻三叉戟,主力歸隊后又能不能兼顧攻防平衡,球迷只能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