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馬上村啵,祖祖輩輩種甘蔗,田垌里頭的水牛比后生仔還認得路!”65歲的覃阿公用壯語混著桂柳話的腔調開嗓時,臺下頓時響起一片帶著鄉音的哄笑。5月13日,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志愿者服務隊到來賓市興賓區城廂鎮馬上村委,開展“推普筑夢振興路 同音共語鄉村行”普通話推廣志愿服務活動。
活動現場,志愿者與村民開啟了“當方言遇上普通話”的邂逅。當地村民用方言介紹馬上村基本情況,獨特的發音、生動的表述充滿了鄉土氣息。隨后,志愿者又用普通話將村民介紹的內容重新表達。通過對比,讓群眾在歡笑中深刻體會到普通話在溝通交流中的關鍵作用。
推普園游會還設置投壺學禮、拼音迷宮、“方言—普通話”互譯等活動,村民們在一個個語言游戲中感受著普通話的魅力。“方言—普通話”互譯活動將園游會的氛圍推向高潮。志愿者們提前收集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詞匯和語句,制作成卡片。參與者隨機抽取卡片后,根據卡片內容翻譯成普通話或方言。基層干部李阿姨在完成“方言—普通話”互譯活動后贏取到了小禮品,她表示:“這樣的活動有趣又實用,既讓我重溫了家鄉的方言,又提高了我的普通話水平,以后和村民溝通更順暢了!”
本次推普游園會架起了方言與普通話溝通的橋梁,不僅讓村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了普通話水平,更讓志愿者們深入了解了壯鄉文化的獨特魅力。這種雙向的語言文化交流,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劉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