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離不開中國。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又是一場大反轉!
一個月前,當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加征關稅后,美國長灘港來自中國的貨輪,幾乎一夜之間歸零。
短短幾十天后,中美航線卻戲劇性反轉:訂單飆升,一艙難求。
【全國大爆單】
忙不過來,根本忙不過來。
“我今天對講機都用掉兩塊電池了!”
深圳鹽田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值班經理林日生,忙得熱火朝天,由于頻繁溝通岸吊司機,聲音都有些沙啞。
▲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5月12日,中美簽署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消息一發布,美國采購商聞風而動,迅速行動起來,連夜向中國發郵件、打電話,著急催發貨。
林日生工作的鹽田港,是全球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節點,承擔了中國對美出口超過1/4的貨運量。
不止鹽田港。
中美關稅調整后,全國多地港口發往美國的集裝箱爆倉,外貿圈都沸騰了。
“聲明發布不到24小時,美線訂艙出運量出現井噴式增長,箱量從個位數猛增至近4000箱。”
在浙江寧波港,某物流集團美線經理吳慧表示。
這幾天,去往美國的航線都接近爆倉,客戶詢單電話一個接一個。
由于訂單飆升,一艙難求,各地港口、物流公司正在抓緊調劑,但運力依舊吃緊。
有工作人員透露,公司已經從東南亞、歐洲航線緊急調配船舶掛靠港口,但艙位缺口仍達30%。
在美國客戶的緊急催單下,深圳、義烏、上海等地外貿企業訂單同比激增。
據外貿追蹤平臺Vizion公布的數據,中美互降關稅后,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運輸預訂量飆升近300%。
事實上,5月底之前,美線艙位已全部售罄。
突如其來的一夜爆單,讓很多外貿企業喜上眉梢的同時,也不得不連夜加班趕工。
在寧波慈溪市,韓電電器全自動冰箱生產車間,馬力全開。
“聲明發布當天,美國客戶立馬聯系我們,希望排產、發貨。最近幾天,產線全部滿負荷生產。”
在上海,美國客戶也在火速下單、催促發貨。
一家針織廠在政策發布當晚,便重啟生產線。5萬件積壓成衣,在48小時內完成了各道工序。
30萬件庫存,也銷售一空。
全國上下,如此熱火朝天的景象,讓人無法想象,僅僅幾天前,中美這條全世界最繁忙的航線,還一度跌至冰點。
【美國人熬不住了】
長灘港,崩了!
在全球船舶追蹤情報網MarineTraffic網站上,有人對比中國珠江口和美國圣佩德羅灣港區的船舶實時情況后驚呼道。
因為他發現:
作為全美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曾經繁榮的長灘港,如今進出港船舶稀疏、零落,一片蕭條。
這并非幻覺。
事實上,這種情況從4月2日以來,就一直存在,并且不斷加劇。
來自外貿追蹤平臺Vizion提供的數據:四月的第一周,前往美國的集裝箱預訂量,相比前一周大幅下降67%。
當時,很多人覺得,這已經是最差的情況了。
然而5月9日,美國圣佩德羅灣港區官員講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過去12個小時里,沒有一艘貨船從中國出發,向美國西海岸的兩個主要港口運送貨物。
這是1981年中國貨輪開始停靠長灘港以來,極其罕見的現象,甚至2020年疫情期間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長灘港并非個例。
美國第二大裝箱港西雅圖港,也在5月7日當天,迎來了到港集裝箱船數量為零的殘酷現實。
“根本沒有任何東西運過來。”西雅圖港口專員瑞安·卡爾金斯抱怨。
港口卡車司機,在美國屬于高薪人群,頭部司機年收入高達14萬美元。
但由于加征關稅,導致貨物吞吐量顯著下滑,對港口卡車司機的生計造成嚴重沖擊,他們在賠錢、破產。
很多卡車司機憤怒至極。
在大選中,投票給特朗普的卡車公司老板蒙塔爾博怒道:“他(特朗普)最好睜眼看看自己國家的真實情況。”
罕見的蕭條,也急壞了長灘港首席執行官馬里奧·科爾德羅,他警告:
“如果情況不迅速改變,我們可能會看到貨架上的商品空空如也。消費者將在未來30天內感受到這種影響。”
加州州長紐森更是毫不客氣地表示:
“這是亮紅燈了,而不僅僅是黃色警告。現在是美國政府必須清醒的時候了,他們已經給經濟造成了切實破壞。”
言外之意,再談不成我們就難了。
在加征關稅之前,美國人民已經深陷通脹和貨物短缺的困境中。
以雞蛋為例,持續三年多的蛋荒,導致價格急劇飆升了好幾倍,很多普通家庭的生活受到了影響。
缺貨的遠不止雞蛋。
4月23日,美國零售業三巨頭沃爾瑪、塔吉特、家得寶的掌門人集體闖入白宮,與特朗普展開了一次閉門會談。
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披露,在那個驚魂之夜,三巨頭共同施壓特朗普:
“再這樣下去,感恩節前貨架就會像颶風過境般空無一物。”
聽到超市貨架可能被清空,之前還信心滿滿的特朗普,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世更離不開中國】
并不是美國人民不努力。
在美國對中國加征高關稅之后,很多人以為,美國企業會立馬轉向東南亞,或者干脆在本土生產。
這些年,美國人也確實一直在這么做。
但,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美國《連線》雜志曾經做過一次調研,發現:由于成本高、效率低,大部分美國中小企業根本無法實現本土生產。
在美國本土,甚至連熟練工人都招不到。
波音公司堪稱美國制造業的皇冠,卻也一樣長期遭受勞動力短缺的煩惱,而且據多篇報道披露:
波音公司員工上班吸食毒品,導致質量問題頻發。
想把訂單和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又發現這里只能做一些簡單的代加工,各種原材料和產業鏈仍然依賴中國。
浙江一位陽光房廠長熊偉平講述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一位美國洛杉磯客戶,為了省錢,專程跑到東南亞去找替代工廠。結果找了一圈,發現根本辦不到:
要么定制不了,要么就是拖了幾個月,連圖紙都搞不明白。
迫不得已,又灰溜溜回來找中國工廠。
美國人兜兜轉轉一大圈,最后得出一個結論:除了中國,真的找不到替代!
相比美國人的無可奈何,中國工廠和貿易商的選擇相對更多,也更加淡定。
持續多年的關稅威脅,讓很多中國商家早就不再焦慮,而是積極拓展其他市場。
在廣東,主打婚紗的明瑞集團,過去高度依賴美國市場。
但隨著近幾年,公司不斷開拓歐洲市場,美國和歐洲市場占比已經從過去七三開,變成了現在的三七開。
積極拓展全球其他市場,讓中國商家有了更多的底氣。
在義烏,這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當關稅大棒落下時,很多老板娘表現得很淡定,紛紛對記者表示:
沒啥感覺!降價不可能,不賣美國還可以賣全球。
“全球的市場那么大,就算不發美國也可發歐洲、日韓、俄羅斯、東南亞、中東等地,所以生意還是要照做。”
有商戶在對等關稅之前,曾接到美國客戶一筆價值30萬元的訂單。
受美國關稅飆升影響,未能正常發貨。等關稅下降之后,客戶再詢問,她早就全部銷往其他市場。
不僅如此,許多工廠現在都學聰明了:不再囤貨,來多少訂單,就做多少。
歷史一再證明,關稅戰沒有贏家。
一百年前,美國經歷了咆哮的二十年代,工業產值爆表,但農業卻長期陷入蕭條。
在此背景下,時任總統胡佛于1930年簽署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美國平均關稅水平提升至59%。
胡佛的想法很簡單,通過加征關稅,保護國內農業和制造業。
此舉遭到全美1028位經濟學家的聯名反對,他們警告胡佛高關稅的危害。但倔強的胡佛我行我素。
結果,美國人沒等來農業復興,反倒進入一場更大的經濟蕭條。
在關稅上一意孤行的特朗普,或許應該好好讀一讀歷史。正如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道格拉斯·歐文所言:
“我們需要21世紀的解決方案,而非重復1930年代的錯誤。”
【參考資料】
[1]《急劇下降!美港口官員驚到了》環球時報
[2]《催發貨、趕訂單,爆單!一艙難求再現》央視網
[3]《找不到替代的美國客戶,又回來找中國工廠下單》極目新聞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